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了解如何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及美丽乡村发展现状,河北大学护理学院“乡村振兴观察小队”于2022年7月初对河北省邯郸市武邑县乡村进行实践,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对当地村民进行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团队实践活动开展之初,小队成员实地考察了武邑县的部分村庄,了解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的情况。随后,小队成员又对尹庄村以及附近已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群众进行了一次关于美丽乡村建设近几年来生活幸福感变化的访谈。访谈过程中,我们尽量选择年龄较大的访谈对象,询问村民对于美丽乡村建设前后生活改变的感受,我们从中了解到乡村建设为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同时满足了村民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在生活建设方面,武邑县进行基础先行,全面提升硬件条件,对乡村道路进行修建,使出行更加便利;整体提升,不断优化农村环境,武邑县大力开展“清净整洁”专项治理,清除脏乱差,把清净整洁彰显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目前乡村建设发展迅速,不断朝向美好小康发展,村镇中还是以老年人生活居多,所以我们确定了以分析调查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为主题的问卷调查活动,这对反应美丽乡村发展建设是否取得成就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通过线下走访调查,团队分为两个小分队,分别前往两个村镇地点,随机调查,组织完成问卷收集活动,实践完成后,结合调查数据,分析得出村中老年人普遍认为生活幸福感提升,生活更加便捷,侧面反映了前后生活品质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在最后的实践中,我们整理了实践过程中收集的资料,向当地村民进行了一次线上宣讲,为村民介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及其重要性,乡村的建设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在最后,我们宣讲了乡村建设接力的重大意义,鼓励村民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
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深⼊了解农村,接触了我国社会中人数最多的阶层,对我们的精神进行洗礼,同时也感到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农民的生产生活也有了一定的改善。前几年我们曾见证这个河北省里最贫困的县中的贫困村村民生活依然比较艰苦的时光,生活环境很差,且群众思想认知比较狭隘。那时在当地听到农民经常提到“三不通”,即“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就是说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道路、水、电都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可见农民的生活之苦,也可以看到要解决“三农”问题,真正的富民增收,提高农民的生活⽔平,任重而道远。然而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再次踏进这个贫困村,尹庄村也已于近年前“摘帽”,我们再次了解了村民的情况,村民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我们也在此次活动中为农民朋友作出了⼀些贡献,积极反应仍存在的问题,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现在还是工作了,要持续关注乡村建设问题,尽自己所能,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作为一名青年,要深⼊调查研究,全面的了解我国的现状,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为家乡、为人民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做一个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