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了解养老护理员现状,提升养老护理员的社会认同感,河北大学护理学院养老护理员调查小分队于2022年6月20日至30日分别前往保定市寿康园、基泰养老院和德月老年公寓对其养老护理员进行访问并发放调查问卷。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剧增,但养老机构中养老护理员的人力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供需关系日益紧张。政府十分重视并推出许多政策支持,强调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增加养老护理员数量。
团队针对老龄化导致的养老困难,养老护理员缺失等问题,设计切合实际的调查问卷,并前往养老院调查了解河北省养老护理员现状。
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前,团队成员进行了详细的日常工作准备和理论准备,制定调研的主要方法和步骤,规划实际行动路线和调研活动时间,根据不同调查地点分为三组,结合个人所长合理分工,确保高质量完成调研工作。
2022年6月20日至30日,成员们分别前往三个调查地点并与相关负责人沟通说明来意,同时采取匿名调查的形式,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养老护理员人数以及养老护理员对薪资满意程度、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的看法以及了解其专业技术和是否准备长期工作等情况。
据调查可知,养老护理员作为新兴职业,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呈现需求大于供给的总趋势。目前,国家和河北省大力支持养老服务行业发展,但养老护理员职业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

结合线下实际调研结果及现有的文献材料,团队成员意识到养老护理员先存在的问题亟需改善。养老护理员从事着高强度的工作,相对应的薪资水平却有待提高。部分养老护理员反映,这份工作有时并不受到受照顾老人子女的认可,在得到老人子女这样的反馈后,她们常常热情受挫,甚至怀疑自己的工作价值。
对于养老护理员而言,在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们从事工作的积极性,这些情况的存在,影响了养老服务质量。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保定市养老护理从业人员还普遍存在存在工作强度大、待遇不高、职业保障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有以下原因:养老护理员供小于求的现状,养老护理员“用工荒”现象在全国普遍存在;大多数人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专业的高级养老护理员,常常将养老护理员认同为家政人员或者保姆,不能平等的对待从业人员;养老护理员对所从职业归属感不强。工作高期待与现实情况的差距大,促使自愿参加养老护理工作的人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无法产生职业职业认同感,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丢失。
这就需要成员们以及社会反思,这样的现状应该如何改善。经过团队成员激烈的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在征求相关养老院与机构的同意的基础上,将调研结果中的可公示资料通过文章、报纸、互联网等多元化手段进行发布。让公众、社会及政府更多关注养老护理人员的现实困难,关注老人身心健康,让“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手共同作用,扩展解决问题的渠道,提供真实可靠的解决办法。
相关机构还应重点关注养老护理员专业技能培训、薪资待遇的问题,政府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方式,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激发养老护理员接受教育培训积极性,使该行业能吸引更多年轻血液。
同时,结合养老护理产业面临的人才资源缺乏、薪资水平低等现实问题,用多元创新的手段与扎实的理论支撑,优化养老护理员管理体系,加强养老护理员的宣传度,使更多人关注到养老护理员这一职业,促进养老护理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调查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帮助养老护理员打扫卫生、规整桌椅用品等等,还和老人们聊天,倾听他们的故事。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得到了成长与进步,也利用此次的调研经验丰富自身。团队成员们也希望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为养老护理员产业体系的发展进步尽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