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台州8月16日电】(通讯员:王如珍)“游天台,横空石桥小。松风吹茵露,翠湿香袅袅。应真飞锡过,绝润渡云鸟。举意欲从之,翛然已松杪。微言灿珠玉,未说意先了。觉来如堕空,耿耿窗户晓。”
追随先贤的脚步,响应“浙东唐诗之路”的号召,2022年8月1日浙东唐诗之路调研小组天台小分队来到浙江天台,就国清寺进行了持续两天的古寺文化调研。伴着露气晨林,让我们一探这幽幽古寺的神秀与佛蕴。

宋孝宗问:“天下名山名寺哪里最好?”学士宋之端答到:“太平鸿福,国清万年”,可见国清寺非同一般。国清寺最初名为天台寺,是作为佛教天台宗的总道场而建立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次的毁坏与修缮。我们现在所见的国清寺与最初的国清寺早已大不相同。以日本天台宗欲来天台山国清寺交流学习天台宗教义为契机,1972年4月,整修国清寺委员会成立,除了对国清寺进行整修,还将大批文物从故宫运送至国清,由此,才有了我们现在的这座气势磅礴又不失庄重肃穆的千年名刹。

国清寺山青水秀,风景幽美,与齐州灵岩寺、润州栖霞寺、荆州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寺前“双涧回澜”,为天台八景之一,清代礼部待郎齐召南诗云:“帝绕高山黛色进,琴鸣左右乱流泉。同趋石濑争潮海,铜映云松写幻天。拍票赋的借力笑,平源饼得我何城。只看水上文章好,极目沦漪注野田。”涧上有一百岁石桥跨立两岸,名为“丰干桥”。越桥而望,即见“陏代古刹”照壁,再往里,就正式进入国清寺了。

寺院是一个民族佛教兴盛的象征。大雄宝殿中重十三吨的明代青铜释迦牟尼坐像常年有信徒参拜;中国第一个五百罗汉堂内,几乎每位罗汉座下都有贡品甚至游客求保佑扔的硬币;大雄宝殿前的清代青铜宝鼎香火不断,外围满载硬币;鱼乐国的池塘里每年都有人放生鱼龟,广行善事,积攒功德......寺内常年络绎不绝、香火不断,恰恰证明了国清之昌盛,佛教之兴盛。

中外文化交流从另一个角度映衬着寺庙的博大精深,国清寺在中外文化交流上有着灿烂的辉煌历史,隋代报恩塔就是见证。报恩塔建于隋代,是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并为中日、中韩的友好邦交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唐贞元二十年,日僧最澄偕其弟子义真到天台,学习天台宗教义,并依道邃受菩萨戒,次年携着中国赠送的佛教经论疏记二百余部回国,于比睿山开创了日本佛教的天台宗,对日本历史文化发生深远影响。中韩两国佛教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早在南陈时,新罗僧缘光即于天台山国清寺智者大师门下服膺受业。

同时,国清寺广结善缘,多行善事。为社会和宗教界做出了极好的表率。据我们小队了解,国清寺定期指导宗教界开展扶贫济困、敬老助学等公益慈善活动。不过对当地居民来说,每年的腊月初八即佛诞日的施粥或许是更加朴实无华的善行。在信众中,腊八粥有八样,最多有十八样,有谷类、豆类、补品类等。无论在信众之中还是民间,都有一种吃了腊八粥希望得到佛祖庇佑,消灾免难,增福延寿的习俗和信念。但现在的腊八粥早已不是佛教信徒的专属,国清寺“施粥济民”从来不分对象,只要你愿意前往国清寺,你都能领到一碗属于自己的腊八粥,直到全部粥点派完。除此之外。寺中僧人还会提前将腊八粥的原料按量一份份细心配好,送往医院、公益机构等等组织和个人手中,鼓励人们在腊八当天都来煮粥、施粥。人们常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真正做到的人少之又少,而国清寺努力做到兼济天下的同时,还鼓励人们去行善积德,实为大气魄。

一如天台匿于群山之中,国清寺隐于天台山中。晴光淑景,芳草远山,有着千年底蕴的国清古刹让来访者免于世俗的烦躁与芜杂,在一缕缕香火气与一阵阵诵经声中,求得内心的宁静。天台宗讲“真空妙有”,所以了无一念一尘,所以森罗万象,是以国清寺包容万物、普渡众生,让每一位来访者心旷神怡,如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