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宁波8月15日电(通讯员 林科吟)2022年7月30日,中国计量大学“浙东唐诗之路”暑期实践梵音队宁波分队的成员们,来到了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姚江边青林渡北岸的宝庆讲寺。这座千年古刹,地处繁市,以大隐隐于市的淡泊姿态,凝视着过往、展望向未来。此行宁波分队的成员们便一同去寻找那恍若置身于梵境间的沉静感,聆听从千年之外传来的禅音,发掘拥有流动之美的时代韵味。

图为宝庆讲寺正门 中国计量大学“浙东唐诗之路”梵音队摄
青林遗风迹,宝庆传千年。王应麟在《宝庆讲寺记》中记载:“开禧丙寅请于朝,迁旧院额,揭名‘宝庆’。宣献楼公,大书其额,蔚为林丛伟观。”宝庆寺始建于北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为僧人宗定所建,始名青林庵。后由僧宗本再建,更名西资庵。
寺院经过多次修葺,现今展现出传统宋制建筑与现代建筑相融合的和谐韵味。寺内建筑精巧秀丽,有各种复杂形式的亭台楼阁,“观一阁仍有一阁”,海棠树、芭蕉、稻田等点缀其间,景致浑然天成。内部结构斗拱、藻井形式,采用榫卯结构衔接,古韵雅致,又不失庄严之美。
殿宇布局完整,殿庄严雄伟。殿中置“鸣笼顶”藻井,为浙东佛殿中所罕见。殿内有净高达3.8米的玉佛,为目前宁波市各寺之首。琉璃境城前的七块石头代表释迦摩尼降生时的七步,步步生莲,分别来自于宁波雪窦寺、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四川达州和山西五台山。天王殿左、右面分别是现代简约风格的素食斋馆和接待处。接待处旁的会客室里陈列了许多佛教相关的书籍与报刊,室内墙壁上还贴有关于宗教中国化的宣传展示。

图为寺中楼阁 中国计量大学“浙东唐诗之路”梵音队摄
往来游客不多,零星几位香客,双手合十于廊下绕墙行走,口中默念,虔诚肃恭。“野性虽为客,禅心即是家”,无谓是否为佛家人,只要心中有佛,便得“万端尘事付浮云”的静籁与“人世自纷纷”的豁达洒脱。
钟声静古寺,佛语香海棠。虽然是烈日当空的夏季,走在寺庙的廊亭中却感到一股微风拂过的凉爽。台阶左侧的浅池平缓地流动,时不时泛起层层涟漪,更给寺庙增添一份通透清润之感。僧人在廊下缓步穿行,脚步稳健,落步轻巧,衣摆随着走动时的步伐飘动。古庙寂静,伫立于阳光切割下的荫凉地与光亮处之间,诵经声从远处传来,悠远、绵长,听来令人心静。

图为大悲殿 中国计量大学“浙东唐诗之路”梵音队摄
走走停停,漫步庙宇间,恍得一妙处。天王殿右侧,有一面“佛教教义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墙。木制框装裱着12幅书法作品,依次对应每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每幅作品下还有与之相应的佛学理念。整洁的排列方式让人一目了然,所释之义更让人沉思其中。
依次阅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和谐”和“自由”所对应的经义,“和谐”对应的经义来自于《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往,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自由”对应的经义来自《六祖坛经》:“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让人想起希阿荣博堪布在《次第花开》中的一段话:“当你放下成见和伪装,不再焦虑和需求,你的内心才算真正的敞开,其实人生是一场非常不容易的修行”,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佛法的殊胜就是所说的“万法唯心”——“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为本,只有“净本心”,放下执着,才能让心境安乐,致六识清净,“意和同悦”。所以即使是在烈日当空的午后,只要内心清净,自然能感受到一份荫凉与自在。
“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万物皆有佛法,人皆有佛性。除尘扫空室,留我明净堂,对人世之烦恼不过多执着,学会放下,便自得世间趣味。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妙音,妙语,妙境,渡人,渡己,渡心。此行虽未在寺庙中过多停留,但梵音清心足可解闲世之愁余,佛香留鼻亦足可抚凡心之乱象。品诗路文化韵味,悟佛理真知

图为梵音队宁波分队合照 中国计量大学“浙东唐诗之路”梵音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