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学院学子三下乡:走进社会建设人居环境

河南科技学院学子三下乡:走进社会建设人居环境
中国青年网新乡617日电(通讯员 徐梦可 张鸿葳)6月17日,河南科技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国情观察实践团来到河南省郑州市参与调研城市人居环境。
经过7.20特大暴雨事件,郑州市民对暴雨都有了相应的防护措施。灾难带来痛苦的同时,也让我们学会成长。2022年6月17日郑州市突降大雨,部分街道由于地势坑洼存有积水。团队成员们在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富田新天地商场调研时遇到了清理积水的环卫工人并加入其中清理积水。环卫叔叔阿姨们在雨中也不扔下这项任务,绝不放下铁锹,扫帚,他们默默地在大家背后辛勤工作,为人民守护一方净土。暴雨会摧毁道路、毁坏汽车,但不会摧毁我们誓死捍卫家园的决心。家需要我们用心去守护。我们不会再让7.20事件重演。

图为团队成员与环卫工人一起打扫积水街道。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梦可 摄
城市里居民的生活环境到底是怎么样的?垃圾分类早在1996年就被提出并开始实施了,不过当时的分类没有现在这么细,只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直到2019年6月,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入法。2019年9月,上海成为第一个中国垃圾分类试点城市。那么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垃圾分类制度实施的情况怎么样呢?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这一问题,团队成员们进入郑州市金水区某小区进行调研。团队成员们先前往垃圾回收站了解情况。这里配有完善的回收设施,并且还有志愿者在旁边进行帮助,还有相关的分类细则,随后团队成员进行走访。通过居民们积极的配合,团队成员们更加真切地了解到他们生活环境的变化,了解到社区已经实施垃圾分类,也知晓垃圾分类的效果。小区在众多志愿者的帮助下发展地愈来愈好。

图为团队成员调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某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鸿葳 摄

图为团队成员走访郑州市金水区某小区居民,询问小区环境状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梦可 摄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型毒品经过乔装打扮极具隐蔽性和诱惑性,如“小钢瓶、邮票、开心水……”悄悄潜伏在我们周围危害青少年。基于此,团队成员们与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某小区的社区人员进行了一场普及新型毒品、反毒品的宣传活动。利用画笔与彩纸制作出来重点突出的纸质海报并公示在居委会门前。团队成员还与小朋友和家长一起模拟销售隐藏毒品的情况。这让他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毒品正在悄无声息的潜入小朋友身边。晚上,团队成员们还带领居民们通过荧幕布看缉毒类电影,观影之后随机采访到的几位青年都理解缉毒警察为何用生命抵抗毒品销售,并异口同声地表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他们也表示一定会提高警惕,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远离毒品,健康平安地长大。

图为团队成员参与居委会反毒品宣传活动,助力构建平安和谐的人居环境。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文非 摄
    此次实践活动完满完成,这离不开每一位小伙伴们的辛苦付出。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大家切实地了解了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变、市民们生活状况的改善。无论是生活上,绿化环境、民生环境的改良,还是社会环境上,安全问题的改善,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开头会很难,但只要坚持下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同样,人民警惕性的提高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用实际行动来实现。人居环境的改善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坚持。
 
时间:2022-08-16 作者: 徐梦可 张鸿葳 来源:教育科学学院宣传部 关注:
  •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党史学习活动
  • 南师大“城市烟火气”——新时代疫情背景下江苏省夜市经济现
  • 西农学子三下乡——闽宁协作,山海情深
  • 西农学子三下乡——闽宁“巧媳妇”的“薪”生活
  • 人物专访——张黄镇团委书记马欢
  • 人物专访——张黄镇团委书记马欢
  • 天刚刚放晴,太阳自云后探头,泄了一片华光,和和暖暖,撒在两旁街道的屋顶砖墙上。伴着凉爽微风,我们来到张黄镇进行走访调研,考察当
  • 08-23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