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戈铁码赴千里,数字文创展宏图

京戈铁码赴千里,数字文创展宏图
为追寻东北抗联精神,献礼党的二十大,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赴北京、沈阳等地“‘京’戈铁‘码’”暑期实践团再次启程,决定以“人民军队”和“红色教育数字化”两大核心理念在北京、大连、沈阳、哈尔滨四地,同步开展线上线下实践活动。
在队长汤吉业的带领下,队员由电信学部的黄子琛、孔令沁、韩基阳、谢之湄,人文学部的刘睿蒙,能动学院的赵启阳,建艺学院的张艺壤、王天一,经管学院的周容冰十人组成,横跨多个院系。队员们各展专业技能,同怀向党之热血,齐心实践,重温东北抗联精神。
实践前期,团队调研组完成了问卷分发、设计与分析,采访问题的设计等工作。同期,团队美工组完成了队徽、队服、宣传海报的设计工作,使团队得以展现整齐划一的精神风貌。

图为实践队旗队徽展示
1935年5月,工农红军红四团用25小时冒雨行军120公里,成功夺下了泸定桥。在87年后的今天,‘京’戈铁‘码’实践队决定用一场同样的长距离徒步,演绎工农红军的奇迹。
2022年6月30日,实践队员黄子琛从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出发,步行46.52公里,从市区抵达大连理工大学开发区校区以及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30日22:20,此时天降大雨,就像在87年前一样,黄子琛选择冒雨继续向下一个目的地出发。经过了一夜冒雨的艰苦跋涉,黄子琛终于抵达了大工一二九街老校区。7月1日8:00,黄子琛成功抵达大工凌水校区。‘京’戈铁‘码’实践队用一场24小时,101公里,史无前例的徒步串联了大工在大连地区所有的校区和附属单位,在7月1日建党节,为党的101岁生日献礼!

图为队员101公里徒步
2022年7月6日,怀着高涨的热情与赤诚的心,实践团成员正式开始红色之旅,以传统文化继承红色基因,以崭新科技弘扬红色精神,共筑人民军队钢铁长城。实践队线上线下齐发力,共溯红色抗联过往。北上沈阳、哈尔滨,探访“九一八纪念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东北烈士纪念馆”等地,通过多地多角度多种人群的采访调研,分析当下群众对于东北抗联精神的了解程度;全面贯彻“人民军队”、“红色教育数字化”的实践理念,对军队武器等设施进行拍摄采样,便于后期NTF数字化藏品的制作。实践队还于线上以“数字化”形式探访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及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了解人民军队的辉煌历史,见证共和国军事力量的蓬勃生机。
在参观和学习的过程中,实践队使用AR三维重现设备,将雕像、展品以及建筑扫描为3D模型,使用ARCode进行增强现实开发。同时,京戈铁码设计了“人民军队”、“抗联精神”主题文创设计,使用NFT技术将文创产品转化为数字藏品,在OpenSea平台上发布,力图在“元宇宙”里展现人民军队伟大的奋斗历史。

图为线下实践及数字化
为了让团队的实践更有现实意义,参观和学习结束后,实践队计划深入社区并开展东北抗联精神宣讲会,使用故事与理论讲解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通过一个个详实的例子,一句句精确有力的论断与热情洋溢的情绪,向大家讲解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与历史;同时,团队还将进行文创产品的直播展示,体会数字化与红色教育相结合的优势,足不出户便可以身临其境,一件件藏品的背后蕴藏着人民军队波澜壮阔的奋进征程。
实践的脚步暂缓,但追寻人民军队与抗联精神的足迹却从未停歇。从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中学习优秀品质,并将其弘扬和发展,是我们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使命,当代大工青年要传承红色基因,推陈出新,为党的二十大建设填转加瓦,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凝聚民族复兴力量,共筑人民军队钢铁长城。

图为实践队于人民广场前的合影
 
时间:2022-08-16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党史学习活动
  • 南师大“城市烟火气”——新时代疫情背景下江苏省夜市经济现
  • 西农学子三下乡——闽宁协作,山海情深
  • 西农学子三下乡——闽宁“巧媳妇”的“薪”生活
  • 人物专访——张黄镇团委书记马欢
  • 人物专访——张黄镇团委书记马欢
  • 天刚刚放晴,太阳自云后探头,泄了一片华光,和和暖暖,撒在两旁街道的屋顶砖墙上。伴着凉爽微风,我们来到张黄镇进行走访调研,考察当
  • 08-23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