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们的线上讨论,看看他们对防疫的感悟与思考
大学生们的线上讨论,看看他们对防疫的感悟与思考
7月4日,河南科技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小组,在线上用群会议的形式进行了关于防疫的线上讨论会。受疫情的影响,我校提前放假,各小组成员也回到了各自的家乡,小组便决定通过线上会议,分享各自在归乡途中及之后对不同地方,如车站、村中或社区等地的经历。
在分享中,我们知道,小组中有乘坐高铁、火车,也有家长开车接送回家的,当然也都必须遵守相应的防疫政策,如出示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和行程码绿色、到达任何场所都要扫场所码、向村里或社区报备等等。到家之后,各地也都基本进行着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政策,需要进行一天一检、三天两检或两天一检的核酸检测。其中有一位同学谈到,在自己村中进行经常的核酸检测的那段时间,一次早上去做核酸的时候,还见到一位做核酸检测的工作人员和一位村干部专门骑着电动车到行动不便的村民家中,为他们上门做核酸检测。
还有同学分享了自己作为防疫志愿者的经历。疫情时刻牵动着大家的心,他们积极投入到全区疫情防控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贡献志愿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他们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家乡的防疫志愿者工作。负责的工作是协助调查单元楼道的人员排查,摸查小组给每家每户都打电话了解情况。同时也在社区发放通行证、采集业主信息和出行情况。他们的岗位也许普通,也许平凡,但是在抗击疫情的战线上离不开志愿者们无私的奉献。如今,家乡逐渐恢复了以前的生机。这次志愿者活动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次锻炼自己的活动,还让他们学会了成长,明白了责任。在奉献的过程中,思想得到了升华,学会了与人沟通,也学会了关爱理解他人。
疫情到如今已持续了两年多,防疫的宣传依然没有减少。采用宣传车、喇叭每日循环播放防疫知识,悬挂张贴横幅和标语,张贴防范疫情公告,积极做好舆情管理工作,引导大家自觉做到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我们在学校也可以通过各地的公众号寻找或者拨打热线电话询问,得到我们需要的重要信息。我们也感慨如今网络时代带给我们的各项便利。在网络之外的现实世界中,防疫工作人员人性化的帮助也让我们动容。
通过这次的分享,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疫情对我们的诸多影响,但在疫情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了各地对于防控疫情的重视,也正是因为有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改进的防疫政策,我们才能够顺利回家。我们曾因为突如其来的放假安排而手足无措,甚至有诸多抱怨,但现在想来,我们并不是这其中最累的人,为我们做核酸的医务工作人员、防疫志愿者……他们都比我们要累的多。我们应当真心感谢在防疫工作中为我们服务的每一个人。
我们还发现,随着疫情的不断变化,各地的防疫政策也在不断变化。比如场所码的出现,就为追踪新冠接触者及他们的活动轨迹提供了方便。疫情发生以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的发挥。这一切都归功于中央、省、市及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也是医院、社区、村中干部的实际行动的体现。这些成果和行为都是来之不易的,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真正去学习和赞扬的。
通过分享,我们更感受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真正做到了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对加强疫情防控作全面的部署,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疫情让我们在空间上保持了距离,却让大家在心灵上贴得更近了。在防疫的过程中,我们或者作为参与者,或者作为执行者,其中产生的力量激励我们前行,其中产生的精神也让我们感动。
时间:2022-08-15 作者:刘若瑜 来源:教育科学学院宣传部 关注:
- 人物专访——张黄镇团委书记马欢
- 天刚刚放晴,太阳自云后探头,泄了一片华光,和和暖暖,撒在两旁街道的屋顶砖墙上。伴着凉爽微风,我们来到张黄镇进行走访调研,考察当
-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