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八点左右,调研团队成员来到这座“嵌在山上”的小村庄,太阳未升起,却已逃不过伏暑天蒸腾的热气。从村口进入,一路遇到村民热情地介绍村庄的现代化发展。
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洒水车经过,地面还残留着未干的水迹。近年来,村子里新配备了环保作业用具,建立并完善了村清洁和垃圾分类机制,力争建设美丽乡村。此外,公交线路经过良好的规划也为村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随后,经过村民的介绍,调研团队了解到本村还开展了多种文化宣传活动,并在各个区块打造文化宣传长廊。多种休闲娱乐设施和小广场也使得村民能够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
此外,当地村民介绍说:“近年来村子的建设一直不错,除了这些肉眼可见的亮化工程,村务治理也借助数字设备实现了全面升级。”
团队成员来到了服务中心,在服务中心,负责人向实践团队解释:“本村在发展经济,扩大产业的同时,加速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如已成立消费者服务中心。”
团队成员了解到,本村最具有数字化特征的乡村建设是“数字乡村联防联控平台”。据介绍,村庄实行“网格员负责制”,从而根据地理位置将整个村落划分成若干个片区,每片区配置一名网格员。且每家每户都拥有一块小小的智能屏,通过这块智能屏,村民可以及时上报事项、村集体交流、传报体温以及其他防控信息,由各网格员及时维护。最终,所有信息都会连接到服务中心的中心调度平台。
下一站,调研团队根据村务工作人员的介绍来到了本村的“西旦沟现代农业园区”,由今日农业园区的值班工作人员带领进行参观。
自大门进入,团队成员首先看到了漫山遍野的太阳能发电板。原来,本村根据当地地处丘陵区的优势,充分开发荒山,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入了太阳能发电处理技术。
紧接着,团队成员进入主园区部分一探究竟。该园区的主产业为果树栽培。针对果树灌溉水源问题,通过询问正在进行果树浇灌的本村村民,调研团队了解到整个园区依山势而建,整体呈坡体倾斜势,而果园区处于园区的较低处,依靠高处自建的水库和水井可完成自上而下的浇灌,还会节省许多泵水的动能。
此外,由于园区不仅有苹果树,还有桃树,李树和核桃树等,所以园区内的浇灌采用了分片区精准灌溉的现代化配置方法,不仅要将喜水的与不需要太多水的果树分开,还要将同一果树按照出产品质分开,方便准确灌溉。
紧接着,团队来到了园区的创新中心。
正在对果树修剪工人指导的负责人赶来为实践团队介绍到,园区与大学进行合作,将高校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园区。如为适应园区干旱缺水、土质贫瘠、易遭极端天气的环境,高校团体研发的矮化树种被引进。关于果树浇灌,她还补充到,对于一些不需要太多水却又需要保持土壤湿润的果园区,一般采用喷灌形式以节省用水,并就创新区的模型向团队成员进行了展示。
在下山的过程中,团队成员询问到园区的效益问题。负责人回答到:“园区对村庄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但带来的社会效益也是不容忽视的。今天,园区实行工作制工资制,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问题。”
此次孙家庄实地调研活动令实践团队受益匪浅,团队成员深刻地认识到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孙家庄在不断探索之中努力蜕变,结出丰硕的果实,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优秀范本,是千千万万个走在乡村振兴路上的村庄的缩影。
文字:魏璐璐 马思源
图片:魏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