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千年文化秘境的大门,浓郁的古韵扑面而来,瞬间将我裹挟进泉州非遗文化的浩瀚长河。
馆内,南音的旋律如泣如诉,那古朴的乐器、悠扬的曲调,似在低声诉说着泉州往昔的繁华与沧桑。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岁月的重量,让我真切感受到南音作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是如何在时光流转中,将泉州人的情感与记忆代代相传。
提线木偶戏展区更是令人称奇,艺人凭借几根纤细的丝线,便能让木偶活灵活现,或喜或悲、或舞或蹈,把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看着那些被赋予生命的木偶,我不禁惊叹于先辈们的智慧与技艺,这小小的木偶,竟是泉州人对生活、对艺术极致追求的体现。
还有那精美绝伦的刻纸作品,一刀一剪间,花鸟虫鱼、人物故事跃然纸上,细腻的线条、生动的造型,彰显着泉州手工艺人巧夺天工的技艺,每一幅作品都是对生活之美的深情诠释。
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我亲身体验了金苍绣。当拿起针线,才发现看似简单的在白绢上绣图,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阵线的落脚处、线条的走向,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在传承人耐心的教导下,我慢慢找到感觉,从谨慎的落针到绣出一个完整的图案,每一个步骤都倾注了心血。当最终完成一幅简易金苍绣作品时,内心的成就感难以言表,同时也深刻体会到非遗技艺传承的不易,每一项非遗背后,都是无数匠人呕心沥血的坚守。
这次在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社会实践,让我与泉州非遗来了一场深度对话。这些非遗文化,是泉州的根与魂,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到非遗传承的行动中来,让这些古韵在我们手中薪火相传,让泉州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