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中学子返家乡:实践出真知,踏出课堂走向临床第一步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转眼间我踏入临床医学这条道路已有四年之久,这几年我经常询问自己当初选择临床医学的意义,也曾有过退缩。带着迷茫与困惑,我走过了这段旅程的开始,而是否继续,终是在这段实习旅程中给予了我答案与方向。
在这里,我寻找到了来时的路,窥探了未来的一隅。
一、夯实专业基础,打造共赢局面
一名优秀的放射科医生,和扎实的医学理论、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正确的思维方法息息相关。作为一种便捷、无创、有效的检查方式,影像为诸多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帮助。而作为医生的目标,就是减少漏诊误诊,为最终的诊断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
初到放射科时,作为踏入临床工作的第一步,“临床小白”的我仍抱着一种敬仰与畏惧的心远远地望着。叫号、引导、关门、操作、成像、确认……我看着医师们默契又有序地配合与检查,觉得自己往前走近了一步。
跟随着已确定的影像,我踏入了主任的办公室,观摩学习影像片的读取与诊断报告的撰写。主任娴熟地操作着电脑,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每一个切片的每一个细节,大脑也在飞快地判断、排除、诊断,一行行分析与结果便呈现出来。她指着刚分析完的诊断报告跟我说:“你看这里的成像,除了现在列出的可能性之外,尽管我们还可以考虑一些更严重的后果,但一般不列在结果里,只在分析里点到为止。”我露出一副疑惑的表情,“毕竟我们也要保护你们啊。不过这也需要你们基础扎实,能够自己分析判断排除掉这些结果,光会看结果是远远不够的。”我恍然,心中除了有同仁之间惺惺相惜的触动,更有对专业知识严谨把握的敬佩与激励。
作为一名即将走向临床的医学生,我们需要奠定好医学知识的基础,即所谓的“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基础打牢后,才可以更好地做到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互通,整合医学思想,应对各种各样的临床问题,我们才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和对患者负责底气。
二、理性认识共情,坚定行动目标
在三伏天,我来到了针灸科的贴敷中心。穴位敷贴疗法是冬病夏治的主要方法之一。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是“冬病夏治”治疗的黄金时间,此时在人体的相关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可使药物沿俞穴、经络、脏腑渗透并放大药效,从而激活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力,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历经了一段时间的磨练,再到新科室的我少了一分畏惧。早上跟着师兄调方子、做敷贴。师兄问我:“这些穴位知道吗?”“知道。”“那你去贴吧。”脑子还未反应过来,人就已经拿着敷贴站在患者的身后。我仔细回想着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嘴里嘀咕着穴位的定位,用手指丈量着肌肤间的距离,小心翼翼地撕开了第一张敷贴。帘子阻隔小小的空间,微微颤抖的手中完成一张张的敷贴。待患者走远之后,我仍感到一丝不安,道出心中的担忧。师兄跟我说:“其实不用太过担心与自责,即使位置有细微的差距,但敷贴的作用范围是足够的。”
作为起步阶段的一名小小医学生,我对患者饱含着尊重与理解的心情。但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要开始学习在情感上与病人保持距离,在专业的训练中习得用医学的视角来看待身体与问题。这并不说明医学是一门冷冰冰的学科,而是带着温度的人学。这一“救死扶伤”的职业要求我们学会如何平衡理性与情感。而这一切的基础,先是要求自我钻研好专业知识,打好专业基础。只有如此,面对自己的判断与行动,才能更加坚定与自如。
三、培养临床思维,践行理论联系实际
再优秀的临床医生,都会有误诊的时候。尽管教科书背得滚瓜烂熟,国内外前沿文献熟记于心,对于特定病人来说,即使完全符合诊断标准,仍有极小的可能性是错的。这就是疾病的复杂性。教科书对于医学生来说是标准化思维,而临床是个体化思维和综合性思维。带着一份对临床工作的严谨与探寻,我走进了普外科。
在门诊,我看见了主任对待患者的细心与耐心,是多年来的沉淀给予他的从容;在病房,我看见了交班、查房、换药等日常工作,每一个环节都是专业的把控与对患者的责任;在手术室,我看见了俨然有序的手术流程,看见了前沿的技术与熟练的基础操作……
在普外科的见习时间,我感受到了与课堂理论学习的不同,课堂的理论学习是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而在这里,则是从病人到书本,再回到病人中去,即从临床实践到理论,再到理论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深入临床,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做好病史记录,从病人身上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与方法,才有践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中,习总书记有一段寄语:“要有正确的择业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做那些可能做、可以做的事,要忌‘急’,不能急于求成。”“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要眼高手低、好高骛远。”“选择到社会最需要,到党、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要从小事做起,最后做成大事。”我想,这同样适用投身于医药事业的我们,医路漫漫,任重而道远,脚踏实地,方得始终。
实习的时光转瞬即逝,然而却是我从理论走向实践踏出的最坚实的第一步。我深知,选择这条路终究是要更艰难的,需要“青灯黄卷,皓首穷经”;需要耐得住寂寞,穷其一生,躬身临床。所幸,在这段日子里,我找回了属于我的初心,也窥探到了一隅未来的天地。我相信过去的选择,也相信现在的坚定,更相信未来的自己……
作者:孙皓然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三下乡实践报告
- “三下乡”活动,作为连接城市与农村、知识与实践的桥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服务人民的宝贵机会。它不仅仅是一项简
- 08-30
- 三下乡——星火接力,丹心入梦
-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承者,更是社会发
- 08-30
- 三下乡之新时代的乡愁与乡村振兴
- “三下乡”活动,即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是党和国家为促进农村全面发展而开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旨在通过高校师生的力量,将先进的文
- 08-30
- 助力疍家文化保护与传承
-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践行青春,致远康养”实践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北海市银海区疍家小镇,对当地疍家文化的历史
-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