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当代青年学子探寻城市乡村的变化发展以及辉煌成就。7月24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忆峥嵘岁月,看今朝辉煌”暑期实践团队走进苏州市规划展示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坚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实际行动探寻75周年的历史变迁与辉煌成就,用心感受时代脉搏,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的发展,以学促行践青春。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跟随市民及讲解员了解苏州发展历程。李君研 供图
聚焦苏州生态治理,稳步走好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也是苏州市政府与人民所追求的目标。实践团队对苏州规划展示馆所呈现的发展历程与态势进行研究和探讨,并与馆内专业的讲解员以及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近年来,苏州在生态治理方面是一个从忽视到重视、从破坏到修复、从粗放发展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过去,苏州在经济迅猛发展的进程中,也曾面临诸多生态挑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水体污染、资源约束等问题逐渐凸显。部分河流湖泊水质恶化,生态空间受到挤压,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增大。
面对这些困境,实践团队通过展示馆的一幕幕介绍,了解到苏州秉持坚定的决心和创新的理念,早已开启了生态治理的征程。在理念上,苏州逐渐树立起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将生态环境保护置于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努力实现两者的协同共进。在行动上,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生态空间管控,划定大规模的生态红线保护区域,优化城乡规划布局,注重对古镇、古村落的环境保护,保持江南水乡的独特风貌。建立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激发基层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严格环境监管执法,通过多部门联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以法律的威严守护生态底线。大力推进各项生态建设工程,从污染治理到生态修复,全方位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如今,苏州的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蓝天白云成为常态。水环境质量显著优化,众多河流湖泊重现清澈。生态空间有效拓展,城市绿地和自然保护区不断增加,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同时,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民众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治理的良好氛围。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探讨苏州社会保障基层治理变化情况。李君研 供图
借助苏州科技之光,点亮文化遗产璀璨新篇 苏州市规划展示馆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窗口,全方位展示了苏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此处,实践团队成员清晰地洞察到了这座古老城市的变迁与发展。从古老的城墙到繁华的街市,从典雅的园林到热闹的水乡,仿佛一部动态的史书在眼前徐徐展开。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团队成员瞬间穿越时空,感受到了苏州悠久历史与现代活力的交融。
据馆内工作人员介绍,展示馆中的互动式触摸屏展示系统,轻点屏幕,就能详细了解每一项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保护措施以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定位和作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践团队“走进”了历史悠久的平江古巷,亲身感受着岁月留下的痕迹。那些古老的建筑、蜿蜒的河道以及传统的生活场景,在科技的加持下变得栩栩如生。这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苏州市在规划发展中,并非一味追求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而是注重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修复,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依然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倾听吴语发音变化。李君研 供图
实践团队成员亲自体验了馆内的科技设施,了解了苏州的历史沿革、立体城市的概念以及“建筑与环境共生,和谐发展”的理念,例如设置了总体规划厅中的大型“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模型,更直观地了解苏州城市布局;部分展区还设有全息投影、声光电等先进技术,也使团队成员更清晰地感受苏州的发展。
经过深入探索与实践,苏州市规划展示馆社会实践活动在近日圆满结束。在本次活动中,实践团队深入了解了苏州市规划展示馆在生态治理、文化发展与科技发展方面的卓越成果。通过参观丰富多样的展区,实践团队成员亲身感受到了苏州在文化、环境、科技等方面悠久的发展历程,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前沿的科技应用相结合的。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苏州市规划展示馆的大力支持与关注,为推动苏州的城市建设和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