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忆峥嵘岁月,看今朝辉煌”社会实践团队的队员利用这个暑假,走进建湖县双湖公园,开展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为了充分了解建湖县的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实践队员参观了建湖县博物馆,了解建湖县从古至今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同时,实践队员分别采访了建湖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和普通民众,多方面了解建湖县文化发展的近况及成效。
深入建湖县进行文化发展的实践调研后,我深刻感受到了这座位于苏北里下河地区的小县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蓬勃发展的文化活力。建湖县,一个总面积达1155平方公里、人口约80万的县城,不仅在经济社会上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更在文化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全国文明县城全国首批文化先进县,并在县域经济百强县中名列前茅,作为一个建湖县人,我感到十分自豪,并为家乡的发展感到高兴。

建湖县水域广阔、水网密集,素来有着“鱼米之乡”的美誉。早在十多年前还未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就以环境好,水草丰美而文明,群众丰衣足食,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起来并无压力。在乡村治理和城镇化的大环境下,建湖县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条件,将水乡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主调。从西塘河和神台河的自然景观,到双湖公园的生态美景,再到遍布各镇区的淮剧广场,每一处都透露出浓郁的水乡特色。这些变化让我一个建湖人惊叹不已。这种对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融合,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也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样收获了建湖县市民的一致好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强调文化自信。为响应党中央的政策,建湖县在弘扬特色文化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作为著名的杂技之乡和淮剧发源地,建湖县拥有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在城镇化建设中,建湖县致力于发展杂技、淮剧,近年更是建立了淮剧小镇,让人们直观的感受到了淮剧的魅力。同时,通过成立江苏省杂技培训基地、建设文化艺术中心等措施,积极推动杂技和淮剧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建湖县还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新文化表现形式,例如音乐杂技剧《西游记》的成功创作与演出,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还走向了国际舞台,展现了建湖县文化的独特魅力,增长了建湖人民的文化自信心。

在挖掘人文方面,虽然建湖县早些年在此方面有所欠缺,但如今同样不遗余力。历史文化遗产是城镇文化建设中最珍贵的财富,建湖县在城镇化进程中高度重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历史资料,我了解到建湖县县域的历史沿革悠久,从商周到现代,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与变迁,这些历史遗迹和文化遗存不仅见证了建湖县的历史发展,更为今天的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建湖县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还注重将其融入现代城市建设中,使历史与现代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收效甚好。
此外,建湖县还注重繁荣群众文化,将群众文化活动作为城镇文化建设的灵魂。从群众文艺会演到淮杂艺术节,从淮杂文化庙会到周末剧场,建湖县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不仅吸引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还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这些活动丰富了建湖县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还促进了文化艺术的普及与提高,为建湖县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新鲜血液,使得建湖县文化发展更加顺利、更加昌盛。
通过这次实践调研,我深刻感受到了建湖县在到的领导下,在文化发展上的用心与努力。建湖县以水乡文化为特色,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人文文化为灵魂,以群众文化为活力源泉,构建了一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体系不仅提升了建湖县的城市形象和文化软实力,更为建湖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建湖县始终紧跟党中央的指示,在应该发展工业的时候,建窑场、发展化工行业……在该发展文化的时候,大力复兴文化产业,推平窑厂建公园,重视淮剧、杂技……的发展,鼓励非物质文化传人传承文化。建湖在党的指导下完成了工业发展到文化发展的转变。展望未来,我相信建湖县将在文化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不断创新。在到的领导下,建湖县必将更加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利用,努力打造更具特色、更具魅力、更具活力的文化名城。我相信建湖县的文化发展将更加顺利,建湖县的未来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