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深耕基层治理,筑基乡村振兴之路

发布时间:2024-08-29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探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同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大学生在社会治理中的关键作用,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忆峥嵘岁月,看今朝辉煌”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20日来到盐城市6·23风灾立新遗址,开展“寻‘访’赤忱心,探‘行’浩山河”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灾难与重生
2016年6月23日,盐城市阜宁县、射阳县部分镇村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龙卷风冰雹自然灾害,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盐城市阜宁县立新村,作为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曾一度陷入断壁残垣、满目疮痍的境地。然而,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援下,盐城市阜宁县立新村迅速展开了灾后重建工作,从废墟中崛起,重获新生。
二、政府扶持,精准施策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盐城市委、市政府迅速响应,全面部署,将灾后重建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民心工程来抓。他们根据群众意愿,规划建设了多个集中安置点,其中立新村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政府不仅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房屋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还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生活。


在立新村的建设征途中,政府不仅秉持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匠心精神,确保每一项工程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更将基层治理的智慧与力量深植其中。通过构建开放、包容的参与机制,政府广泛吸纳群众意见,让每一位村民的声音都能成为规划蓝图中的一抹亮色。这种深度融入群众意愿的治理模式,不仅确保了安置点建设的科学合理,更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归属感和满意度,使得立新村成了一个群众心之所向、身之所安的幸福家园。基层治理的卓越实践,在立新村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它不仅是工程质量与群众满意度的双重保障,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激发村民自治活力,立新村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如今,这里已成为阜宁县乃至更广泛区域乡村振兴的璀璨明珠,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农村建设的崭新内涵与基层治理的无限可能。

三、乡村振兴,产业兴旺
实践队员与当地村委会交谈了解到,灾后重建不仅仅是房屋和基础设施的恢复,更重要的是产业的振兴和群众生活的改善。在立新村的重建过程中,政府积极引导群众发展高效农业、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等方式,帮助群众提高生产技能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立新村已经形成了稻麦良种、高效水产和乡村旅游等多元化产业格局。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为群众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政府还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文化引领,精神重塑
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政府特别关注文化引领和精神重塑。灾后新建立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宣传典型事迹等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同时,政府还注重传承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使立新村成了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乡村社区。

在深入基层的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亲眼见证了基层治理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推动作用。本次盐城市6·23风灾立新遗址实地调研,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灾害记忆的尊重,更是一次对基层应急响应与重建能力的深刻洞察。
在本次实地调研活动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基层应急响应与重建能力的展现,更是我们国家75年来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这75年,是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基层治理体系的不断健全与高效,正是这一伟大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关乎乡村振兴的成败,更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局。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贡献更大的力量。
作者:董洁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川护学子用行动诠释“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 锦织历史千年韵,印刻文化青春行 —— 一路振兴队云锦博物馆之旅
  • 织梦云锦,探秘古韵 —— 一路振兴队的文化寻根之旅
  • 红潮领袖成员寻访扬州,开启红色文化探索之旅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