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即民生,传承与发展 ——关于舟山红色资源现状的分析和建议
摘要:本调研报告旨在分析舟山地区的红色资源现状,探讨其在民生改善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调研发现,舟山的红色资源丰富,包含历史遗址、纪念馆及教育基地,蕴含着革命精神与历史记忆。然而,调研也指出当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红色资源宣传不足、开发利用不均衡、游客参与度低及相关教育活动效果不明显等。通过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得出结论:红色资源的活化与传承亟需加强,需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推广策略,以提升公众参与度和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建议政府与社会各界联手,共同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推动红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从而实现红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民生改善。
关键词:舟山市;遗址遗物;实地考察;红色资源;对策建议
一、调研目标方法
(一)调研目标
首先是深入挖掘舟山地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史,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及其对当地和全国革命事业的贡献。其次要做到文化传承,实践团分析红色文化在舟山的表现形式,包括红色遗址、纪念馆及相关文物,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保护现状。 第三,要考虑地方影响,实践团评估红色文化对舟山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在提升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第四,要有教育作用,实践团调查红色文化在当地教育体系中的融入,了解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探索优化教育内容的途径。最后,实践团提出推广策略:提出促进舟山红色文化宣传和推广的有效策略,包括利用新媒体、文化活动等形式,增强公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通过以上调研目标,实践团力求全面了解舟山红色文化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调研方法
首先,实践团进行文献研究:查阅相关书籍、论文和政府档案,了解舟山地区的红色历史和文化背景。其次,实践团进行了实地调研,实地前往纪念馆、遗址公园、文化广场、博物馆、文化馆等地方进行实地调研,团队前往舟山各大红色文化遗址观察和记录相关实况。第三,实践团开展了访谈,与地方文化工作者、老党员及相关历史学者进行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和经验分享。第四,问卷调查,实践团设计了调查问卷,向当地居民和游客了解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看法。
实践团通过多元化的调研方法,综合收集数据,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舟山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后续的文化传承与推广提供有力依据。
二、现状问题
实践团在进行多样的调研活动过程中,发现了舟山红色文化资源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我们发现多数红色遗址建成旅游点后,参观的人数不多,有“点”无“旅”,我们所到的旅游景点大多冷冷清清,可能宣传力度不够,鲜少人了解相关景点。第二,实践团发现舟山红色资源开发形式有单一性,大都为文字、图片、实物影片,形式上缺少特色性。保护与开发也存在着矛盾,一些红色文化遗址在保护措施不足的情况下,因商业开发而受到影响,导致历史遗迹的破坏。这种情况常导致原有文化价值的丧失。第三,舟山的红色资源都规模较小且分布较散,资源很难得到有效整合,难以形成吸引力。各个红色文化资源仍然存在较为独立的状态,缺乏有效的整合与协作。这使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影响了整体文化传播的效果。第四,有关部门对于遗址的维护和管理力度较浅,有些展馆的门已经锈迹斑斑,门口卫生状况较差,使人观赏欲望下降。此外,人才短缺也是一大问题。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专门的人才队伍,但目前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有限,导致在文化活动、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缺失。再者,缺乏系统性研究。当前对舟山红色文化的研究多为零散,而系统性、学术性的研究较少,这限制了对其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与传播。最后,景点周围配套设施欠缺,并且政府对舟山市红色旅游资源的营销力度较弱,推广力度不足。虽然舟山的红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但相关的宣传和教育活动相对欠缺,导致许多居民和游客对这一文化缺乏了解,无法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红色文化的光芒被更具特色的地方特色旅游(如普陀山景区)掩盖,因此很少有人知道红色文化资源。
显然,从以上的现状来看,舟山市红色文化资源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不利于促进舟山大部分地区经济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且对于提升舟山的红色文化内涵,建设岛屿特色旅游城市所需要的文化支撑也是不利的。舟山市红色文化资源仍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需要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加强重视。针对这些问题,舟山需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加强保护与推广,吸引专业人才,形成资源有效整合,推动红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调研结果
(一)前期准备
在调研舟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前期准备阶段,实践团首先进行了文献查阅,了解舟山的历史背景和红色文化的相关资料。接着,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制定了详细的调研计划,包括调研目标、内容、方法以及时间安排。同时,团队联系了当地的文化机构和红色遗址,预约了访问时间,并与相关专家进行交流,获取指导。为确保调研的顺利进行,团队还设计了访谈提纲与问卷,以便深入了解当地居民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看法。最后,团队进行了实地考察,提前熟悉了调研区域,为后续的深入调研奠定基础。
(二)调研过程记录
实践团于7月14日前往舟山博物馆道德模范事迹展示墙领略学习,在数不胜数的道德模范的事迹中,实践团成员们看到了平凡人的伟大,看到了坚守真理的勇气,看到了无私奉献的真情。实践团于7月15日至17日参观了舟山博物馆。15日,前往舟山博物馆“渔风海韵——舟山民俗陈列”展览馆调研学习,队员们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海洋画卷中,展馆中体现出舟山人对海洋的热爱和珍惜,展示出他们努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责任感,队员们不仅认识了舟山独特的海洋文化,更通过其背后的故事,唤起了对传统文化和海洋生态的关注和热爱。16日,前往舟山博物馆“美丽家园——舟山自然陈列”主题展馆参观学习了舟山群岛成岛过程、自然环境和资源蕴藏。丰富的植物、动物以及矿产资源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如此美丽的城市无不让人感慨。17日,实践团参观博物馆“群岛往事——舟山历史陈列”,舟山从古至今的历史脉络与文化积淀得以展现得淋漓尽致,加深了大家对舟山历史文化的认识,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红色精神的再教育。7月18日至19日,实践团参观舟山城市展示馆,开启了一段追寻历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的爱国之旅。亲身体验到了舟山从昔日的海防前线,蝶变为今日的国际港口名城、美丽海岛花园的壮丽画卷。舟山的绿色生态、蓝色海洋,以及智慧城市建设,无不彰显着舟山人民在新时代下勇立潮头、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通过这次活动,对舟山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对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无比自豪。他们决心将此次经历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立志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7月20日,实践团参观了舟山博物馆“群岛往事——舟山历史陈列”展览馆与舟山市图书馆,“群岛往事——舟山历史陈列”展集中展示了舟山在古代与近现代所经历的历史事件重大节点。特别展示了舟山人民在漫长历史之中的反殖民反侵略斗争。队员们领略了舟山上下千年的历史概述,展后,队员们前往舟山市图书馆,找寻时代记忆,在楷模人物展示墙学习了时代楷模钟扬敢于成为先锋,甘于成为先锋的时代精神。7月21日,实践团参观舟山市文化馆,成员们认真观看第十四届非遗说在舟山的大赛视频,从中认真学习非遗知识,回答问题参加比赛的孩子们带给实践团成员们非常大的感动。实践团还学习了保护海洋的号召,如今海洋污染与破坏日益严重,实践团成员深感海洋保护的重要与急迫。
7月22日至27日,实践团前往王家墩开展调研。实践团前往壹号码头观看了舟山靓丽的“海岛风景线”,了解到码头生活气息浓烈,富有渔岛风情与悠闲的乡间风情。实践团前往玉米基地,对王家墩村内的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观察,也在村内观看了一些带有时代烙印的老物件,感受了村子的历史文化气息。实践团参观了王家墩健身苑,了解当地如何注重保护、建设现代化健康、文明乡村。实践团访问了王家墩村委会,调查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措施,了解部分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或者尚未解决的问题,学习党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实践团访问王家墩老年协会,弘扬大学生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弱势群体。
7月28日至8月6日,实践团前往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参观调研,学习先辈精神,用心感悟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以史为鉴,砥砺前行。那些英勇抵抗外来侵略的舟山儿女,他们的事迹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后人的前行之路。随着脚步移至烈士墓,实践团成员肃立默哀,献上鲜花,深切缅怀那些为国家尊严献出生命的英雄。对“忠烈齐仰”石碑、百将题碑等深入调查。遗址公园中的珍贵文物和详实资料,生动再现了那段波折的历史。实践团成员来到了位于舟山市定海区的东海云廊、光彩林。在碧波荡漾的东海之滨,舟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东海云廊,作为舟山的一张亮丽名片,以其蜿蜒曲折的栈道、郁郁葱葱的林木和壮丽的海景而闻名遐迩。实践团成员来到了位于舟山竹山抗英阵亡将士墓群。抗英阵亡将士的古墓群与傲骨亭,展示了舟山人民的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英勇抗敌的勇猛。实践团成员来到了位于舟山定海三总兵雕塑、炮台处,实践团成员驻足凝视,纷纷向雕塑致敬,表达对英雄的无限敬仰和怀念之情。实践团于8月6日前往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进行参观,实践团成员通过观阅鸦片战争中有关定海的文献影像资料、观摩定海保卫战的模型武器等实物,详细了解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定海抗英“三总兵”与5800名将士,为了守护祖国东大门血战六昼夜,全部殉国的历史故事。
8月7日,实践团参观柳永文化广场、柳永纪念馆。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其词作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不仅在当时广为传唱,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柳永词作中蕴含的深厚爱国情怀。无论是描绘边塞风光的壮丽诗篇,还是抒发对家国天下的深切关怀,都让人为之动容,仿佛能听见那个时代最真挚的呼唤。
8月8日,实践团参观舟山博物馆“泛舟山海间——舟山绿色之道”展,近距离感受舟山丰厚的动植物资源,领略舟山的勃勃生机,激励着每一个人成为舟山绿色发展见证者、舟山海洋生态守护者。
(三)调研成果
首先,在实践中体悟红色精神,真实感受遗址遗物,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也加大了我们对舟山红色文化的了解和体会,并更真实地写下个人体悟和编辑出组图稿,发布推文以达到宣传的目的。第二通过走近红色革命根据地,磨练实践队员们的意志,锻炼同学们的各项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优点,发掘缺点,在实践中验证实践成果,分析出舟山红色遗址遗物开发的优缺点并给出建议。队员结合专业知识,密切关注社会实际,响应政府的号召,共创美丽中国,实现了自我价值。第三,在学校中宣传,让更多的青年学生了解和关注红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青年学生的影响力,希望靠我们微薄的力量能打动青年学生,使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里,传承优良的革命精神。
调研舟山红色文化资源的结果显示,这里丰富的红色历史对于当地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主要发现包括:在舟山,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深入人心,成为凝聚力的重要象征。同时,红色遗址如海岛上的烈士纪念碑和舟山抗战博物馆,吸引了众多游客和青少年参与教育活动,增强了游客的爱国意识。此外,当地的红色文化活动,如红色故事会和纪念日庆祝仪式,促进了居民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总体而言,舟山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丰富多样,还在新时代发挥了重要的教育和精神引领作用。但也存在宣传不足,群众不够了解等问题。
四、政策建议
第一,政府相关部门不仅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红色遗址遗物的保护和开发,而且行动上要支持,加大对红色资源的投资,重点扶持和发展比较有特色的红色文化基地,并且要加强保护立法,政府应制定并实施专门的法律法规,对红色文化遗址进行有效保护,严格监管商业开发行为,防止破坏。同时,建立红色文化遗产名录,明确保护责任。要合理规划科学开发、区域一体与政企合作、红色旅游与渔村振兴相结合的发展建议,以助推舟山旅游的高质量发展。[1]
第二,加强各地合作,创造条件,借助舟山普陀的名气,把红色旅游一并推出去。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创造条件吸引人才。如设立红色文化研究和传播的专项资金,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相关课程和研究,培养专业人才。同时,可以定期举办培训班、讲座等活动,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第三,提升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层次,提高游客参与度。可以让旅客吃革命先烈原来吃的,住革命先烈住过的,穿革命先烈穿过的,走革命烈士走过的路,等等。
第四,开发发和建设舟山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相互呼应,形成配套,并协调发展,并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多渠道、多媒介形式,如社交媒体、文化节庆等,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认识和参与度。同时,可以开发相关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第五,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舟山市的很多红色遗址地址地处偏僻,地方基础设施落后,配套设施落后并没有较大完善。注意,开发过程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使蔚蓝的大海与灿烂的红色文化交相辉映。
第六,要整合资源:成立专门的红色文化研究机构或联合体,整合各类红色文化资源,推动信息共享与协作,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整合,形成区域性红色文化网络,增强整体文化传播影响力。
第七,要增强社区参与:积极鼓励地方社区参与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志愿服务,引导居民自发参与,增强文化认同感。
第八,要搭建平台:建立红色文化交流平台,促进学术界、文化界及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分享成功案例与经验,促进各方共同发展。要从提升自然景观、历史底蕴、文化发掘等多个方面入手,打造"红色基因,和美家园"红色旅游教育基地[2]
通过以上政策建议的落实,可以有效推动舟山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展,使其在新时代展现新的生命力。
五、结语
浙江海洋大学“红色舟山”实践团于2024年7月至9月,在队员们以及社会各界的相互配合支持下完成了此次社会实践,学习了很多关于舟山红色文化资源的相关理论知识,初步了解、感受、体悟了舟山市部分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实状况,并就开放舟山红色文化资源的问题给出相关对策和建议,希望对实践团本次调研活动呢能够对舟山红色文化的传承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文秀,吴佳欣,郭旭.舟山渔村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23,(02):144-147.
[2]段泽徐,钱嘉妮,华琳慧,等.乡村振兴战略下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研究——以舟山蚂蚁岛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21):97-99.
作者:马禹哲 来源:马禹哲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 “苏水洪波,壮志凌云”社会实践小队,于2024年7月8日至13日前往苏州革命博物馆,开展了一场以“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
- 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