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庆祝新中国75周年华诞聚焦无锡基层党建新成就

发布时间:2024-08-21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庆祝新中国75周年华诞,聚焦无锡基层党建新成就

中国青年网无锡723日电(通讯员:周盛楠)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其辉煌灿烂的75周年华诞。回望这七十五载风雨兼程,全国各地在党的英明领导下,锐意进取,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发展篇章,成就斐然,举世瞩目。
为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忆峥嵘岁月,看今朝辉煌”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钱骁吉与周盛楠,于7月23日下午14时,踏上了家乡无锡的土地,开展了一场以“寻‘访’赤忱心,探‘行’浩山河”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深入基层,用镜头捕捉变迁的瞬间,以文字记录发展的轨迹,旨在展现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基层党建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无锡的街头巷尾,队员们见证了基层治理的深刻变革。他们走访了多个社区和便民服务中心,亲眼目睹了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开展“红色志愿服务”等活动,党员们成为了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更增强了居民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这些社区还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建立智慧社区平台、推广线上服务等,让居民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早在共青团组织的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中,团队成员就在山北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实习过,具体实习地点正是党建指导站。这次加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忆峥嵘岁月,看今朝辉煌”社会实践团队,也是将此次“寻‘访’赤忱心,探‘行’浩山河”活动的目标与曾经的实习经历结合在一起,用另一个身份从另一个角度去故地重游,思考山北街道基层党建的发展与变化,从中深刻体会到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的辉煌成就。
  活动安排一出,团队成员就与党建指导站的工作人员联系上,表达了参观学习党建指导站的请求并说明了来意,工作人员表示非常欢迎,而且愿意配合采访与协助摄影。实地调研当天,与工作人员对接后,首先就表达了对团队成员们活动的肯定,她说现在基层治理需要你们大学生的力量,正好此次活动能让团队成员们借此机会先从了解基层党建变化与发展开始,从中学习与收获。
党建指导站四周墙壁上的党建宣传知识相较团队成员上次实习时有了不小的改动。这也恰恰说明了山北街道在最近一年党建发展变化的新成效。新增内容特色党建正是基层党建变化与发展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探索党建新模式的最新成果。团队成员们仔细阅览后,工作人员姐姐又为团队成员们详细讲解了山北街道的特色党建之路,以惠景社区为试点,推行“环环相扣”工作法,探索党建联盟社会化、党群服务动态化、党建工作智能化实践路径,打造党建“红心圈”,形成“红色涟漪”效应,实现党建引领聚合力促发展惠民生。团队成员们在聆听讲解接收知识的时候也一直在思考,与工作人员积极互动,每当团队成员问到特色党建模式有何成效时,工作人员眼睛里总闪烁着骄傲与自豪地为团队成员们解答。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山北街道沙盘。周盛楠 供图 特色党建模式探索之初,社区就积极打造特色党建服务品牌,经常以党建指导工作站为平台,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引领广大群众广泛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去年7月19日,团队成员就曾与各个社区组织带领辖区内的30多名青少年参加了山北街道“Lab+Park”青少年智行研学之旅,不仅让团队成员加深了对党的理论与政策的理解,也激发了团队成员参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亲身体会到了社区如何利用党建资源为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与服务,用基层党建推进基层治理,拉进与人民群众的情感距离。
时隔一年再次踏入党建指导站,起初看到墙壁上新悬挂的扇子、丝巾,团队成员以为只是装饰,询问后才知这谢绣工如此精美的产品竟是出自残疾人之手,这让团队成员深感震撼与欣喜。基层党建的发展变化之迅速,远远超出了团队成员的想象,特别是“党建+助残”这一特色党建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更是成为了这里一面鲜亮的旗帜,闪耀着温暖与希望的光芒。山北街道依托党建联盟,组建残疾人就业圈,将助残文创对接市场,这些文创产品是对基层党建发展与变化的有力写照也是特色党建成效显著的最好印证。



图为党建指导站工作人员讲解“党建+助残”新模式。周盛楠 供图这一年来,党建指导站不仅继续巩固和深化了原有的党建工作内容,更在创新与实践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这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了基层党建在创新中焕发的勃勃生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党建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在实践中展现深厚力量,真正起到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此次“寻‘访’赤忱心,探‘行’浩山河”社会实践活动与曾经的亲身经历,团队成员更加坚定了对基层党建事业的信心和决心。看到基层党建在创新中发展、在实践中壮大的过程,团队成员深感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团队成员愿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与能动力,勇于拼搏,真正做到“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在家乡的热土上、在实践的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通讯员:周盛楠)
 
作者:周盛楠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 “苏水洪波,壮志凌云”社会实践小队,于2024年7月8日至13日前往苏州革命博物馆,开展了一场以“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
  • 08-21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