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农耕实践,让青春在稻田中绽放
助力农耕实践,让青春在稻田中绽放
——“三农情深,乡野筑梦“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深入抚州资溪调研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中提到:“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殷殷嘱托,党的召唤,指引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三农情深,乡野筑梦”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在曹大宇主任,王建平老师宇卢立昕老师的带领下于2024年7月赴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港口村进行农耕实践活动。
此次插秧实践活动主要基于当地现状。在团队到达资溪高阜镇时,团队成员与老师们通过走访与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发现当地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人才流失严重,村里多为老人与小孩,而青年劳动力则是外出打工。且当地土地集中程度低,导致机械化程度低,土地弃耕程度高。
活动当天,只见他们身着轻便的服装,带着满腔的热情,踏入了泥泞的水田。尽管很多同学都是初次接触插秧这项农事活动,但他们不畏艰难,播下稻种,静候收获。
活动伊始,经验丰富的农民伯伯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插秧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从如何挑选秧苗、保持正确的插秧姿势,到合理控制秧苗的间距和深度,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智慧。同学们认真聆听,不时提出问题,与农民伯伯积极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在掌握了基本要领后,团队成员们纷纷挽起裤脚,踏入泥泞的稻田。一开始,他们的动作略显生疏,但在农民伯伯的耐心指导下,逐渐找到了节奏。只见他们左手握秧苗,右手迅速地将秧苗插入泥土中,一行行整齐的秧苗在他们身后不断延伸。虽然汗水湿透了衣衫,泥巴沾满了双腿,但成员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经过大家的辛勤劳作,原本空旷的稻田被插满了嫩绿的秧苗,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队员们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
看着手上泥土的痕迹,在与土地真正亲密的接触后,我好像突然就理解了那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以前只在书本上了解过农业生产,这次亲身体验插秧,才真正感受到农民的不易和粮食的珍贵。对于我们这一辈人,对农业农村的了解多来源于书本,来自新闻媒体的报道,来自父辈祖辈的描述,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在读万卷的同时,也应行万里路,亲身去体验去感受,真正的深入基层,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乡村振兴,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成员们也纷纷感慨道:“这次实践更让人明白劳动的价值,以后将会更加珍惜每一粒粮食。”
青春无边,奋斗以成。对广大青年来说,乡村是干事创业的火热疆场,也是成才成长的广阔舞台。青年一代生逢伟大时代,更应不负韶华,书写奋斗故事,定格青春身影,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交出亮丽答卷。
此次下乡实践插秧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们深入了解插秧的基本流程与技术,深化对农业生产的认识与理解,更有助于大学生了解与传承我国悠久的农耕文化,为促进城乡交流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增强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与认识。相信这次独特的经历将成为他们大学生涯中一段宝贵的记忆.
作者:肖张婷,万文汐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寻红西路军历史,承红色基因力量
- 在历史的长河中,红西路军的故事如同璀璨星辰,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本项目以“寻红西路军历史,承红色基因力量”为主题,旨在
- 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