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团裔士烨同学以荣获文华奖的淮剧作品《小镇》为切入点,聚焦探索盐城淮剧的非遗文化发展新路径。他通过查阅资料、参观博物馆等方式细致学习了淮剧的基本知识。通过实地采访江苏省淮剧团办公室主任,进一步了解了淮剧的发展现状,发现淮剧在各方的支持下已然走上了一条成果满满的跨地域发展新路。此外,裔士烨同学还走进江苏省建湖县沙庄镇,实地探访发源地淮剧的传承情况,与民间艺人交流,亲身感受当地浓厚的淮剧文化氛围,获取了一手的宝贵资料。

裔士烨在江苏省淮剧团进行采访

裔士烨探访淮剧小镇
实践团王振耀同学将其目光聚焦于江苏省常熟市的非遗瑰宝——常熟花边。在江苏省常熟市的万福村,他通过访谈技艺精湛的传承者与非遗项目的领航人、广开渠道搜集详尽资料,以及亲身探访常熟万福花边风情馆等方式,对常熟花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为探寻其发展新路径积累了丰富且极具价值的素材。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王振耀同学不仅止于研究,更以满腔的热情投身于常熟花边的宣传与推广之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王振耀采访万福花边非遗项目领航人

王振耀参观万福花边风情馆
在四川省泸州市,实践团罗显涛同学将探索的目光锁定在了非遗文化传统技艺——四川泸州油纸伞。他将实践地点选在了四川泸州江阳区分水岭油纸伞特色小镇。在那里,罗显涛同学通过学习油纸伞制作工艺知识,亲身体验了油纸伞的制作。同时他深入细致地参观了特色小镇,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全面了解了油纸伞的精妙之处,对非遗文化跨地域发展的新路径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不仅如此,他还积极投身于油纸伞的宣传工作,让更多人领略到泸州油纸伞的独特魅力,为传承和弘扬家乡非遗文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罗显涛参观油纸伞特色小镇
实践团徐嘉仪同学将实践焦点置于复州皮影这一非遗文化上。在辽宁大连的复州古城城防守尉旧址,徐嘉仪同学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她认真参观学习,广泛收集有关复州皮影的资料,努力汲取其中的文化精髓,详细了解了复州皮影的前世今生,对复州皮影的对外发展与持续传承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不仅如此,她还踊跃主动地加入到复州皮影的宣传队伍当中,期望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让更多的人知晓并喜爱这一古老且独特的非遗文化,以青春之力为复州皮影的传承与发展注入蓬勃活力。

徐嘉仪加入复州皮影宣传
在辽宁沈阳,实践团的姜羽翱同学充分借助家乡优越的历史文化条件,踏入辽宁省博物馆,对以镂雕制作和皮影艺术为主要展示的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展区进行了参观。在参观过程中,他通过文物、古籍深入学习并了解了辽宁地区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收获颇丰。姜羽翱同学在此次参观学习中察觉到,辽宁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具有兼容并包的特质,广泛吸纳了来自各地的优秀文化成果,并凭借自身优势,令多彩的非遗文化在东北这片广袤的沃土上绽放出蓬勃生机。

姜羽翱参观辽宁省博物馆
在拥有深厚革命底蕴与光荣革命传统的江苏省淮安市,实践团的张可同学紧密依靠家乡的英雄底色,将车桥战役碑林作为主要实践阵地,对淮安石刻的跨地域非遗发展新路径展开了探索与研究。在车桥战役碑林,张可同学怀着崇敬之情瞻仰了革命遗址,通过参观学习、收集资料等方式,认真细致地学习了解了革命书法碑体,并且从中深刻领悟到了别具一格的革命精神。


张可学习车桥战役碑林革命体
在甘肃环州古城,实践团的刘康凯同学立足当地特色,把道情皮影戏作为本次实践的重点,进行了广泛的资料收集以及学习参观活动。他通过对当地居民和技艺传承人的采访,清晰地了解到道情皮影的发展历程,掌握了当地非遗文化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前进方向。在实践进程中,刘康凯同学也一次又一次地被家乡人民团结一心、奋勇进取以发扬非遗文化的精神深深打动。

刘康凯采访环州古城道情皮影民间艺人
本次实践活动的最后阶段,团队的同学们进行了资料的汇总并各自进行了实践总结,纷纷表示此次实践活动裨益匪浅,通过参观、采访等方式,不仅增进了对家乡非遗文化的认识,更被其中蕴含的精神所打动,要为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实践虽已落幕,但传承与发展的使命永不止步。相信在未来,同学们一定会带着这份责任与担当,继续以青春之力量建设更加美丽的社会。
文稿//裔士烨 徐嘉仪 王振耀
图片//罗显涛 张可 刘康凯 姜羽翱
指导老师//南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