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引领桑蚕锦绣路,民族团结共绘和谐新篇章
(通讯员杨忠源 黄日杨 梁凌)2024年7月15日桂林理工大学“壮乡筑梦同心起,毛南情浓民族昌”社会实践团成员聚焦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蚕养殖基地的自动化变革。实践团深入环江西南的特色桑蚕企业,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旨在探索桑蚕产业如何成为促进民族团结、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实践团一行首先来到了位于环江西南恒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桑蚕企业中心。这里不仅是桑蚕产品的生产基地,更是民族团结与经济发展的生动展示窗口。企业负责人韦主任热情地接待了实践团成员,并详细介绍了桑蚕产业的发展历程、技术创新以及市场前景。
图为韦主任向实践团成员讲解桑蚕基地概况。 柯锐 摄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深入车间,见证从蚕种孵化、蚕宝宝饲养到蚕丝自动化大型的机械。他们了解到,该企业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养蚕历史,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了桑蚕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同时,企业还积极与周边农户合作,建立起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紧密型合作模式,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民族团结与和谐共生的理念。企业负责人表示,桑蚕产业不仅是当地的经济支柱,更是各民族群众共同奋斗、共同发展的平台。通过桑蚕产业,不同民族的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形成了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
图为养殖场负责人介绍桑蚕基地的自动化器械。 杨琳赫 摄
毛南族人民如同现代化的养殖器具,精准把控温度、湿度与光照,携手为蚕宝宝营造理想生长环境,自动化喂食系统,按时按量供应新鲜桑叶,齐心保障每一只蚕都能获得充足养分,充分体现了科技重塑传统养殖,而民族团结则为其注入灵魂,照亮了共同进步的道路,民族团结与特色桑蚕企业共绘发展新篇章。此次活动让实践团深刻感受到了桑蚕产业在促进民族团结、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重要作用。实践团将把调研成果带回学校,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为更多人了解和支持桑蚕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桑蚕基地的合影。 杨琳赫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