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南师泰院学子寻访红色基地: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发布时间:2024-07-29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践行国家保护并运用红色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学生积极开展以“红潮领航,领袖铸魂”为主题的暑期线下走访红色基地的社会实践活动。2024年7月1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红潮领航,领袖铸魂”广西暑期社会实践队怀着对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的探索精神,走进了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参观了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见证了处于湘江地区的一段惊心动魄的长征历程。
 图图为实践队员正参观纪念馆
       湘江战役发生于1934年11月底,在中央红军到达湘桂边境时,蒋介石集中了三十万兵力,在桂北兴安、全州、灌阳湘江以东地域布下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全歼中央红军。面对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终于突破湘江封锁线,继续北上抗日的征程。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主要就是为了纪念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为壮烈的一战,也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湘江之战。此次实践团队主要参观了其中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原名为湘江战役纪念馆,主体造型为硝烟下的红军八角帽,外墙体主基调为红色,代表了数万红军烈士的鲜血。根据中央指导精神,于2019年8月完成改陈,其被正式确立为湘江战役的综合馆、党史馆。

图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馆照 唐可盈 摄
 
       “陈树湘,因为不想在敌军的手中被问话,所以他绞断了自己的肠子,英勇就义,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在参观纪念馆的过程中,一位大二学生被湘江战役中的英雄陈树湘所打动,她饱含眼泪地讲述了陈树湘的英勇事迹,给实践团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了红军对于国家的忠诚与信仰。他们英勇奋战,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用鲜血谱写了革命英雄的壮丽篇章,用生命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们是国家的英雄,是历史的伟人,永远值得后人铭记,敬仰。
在纪念馆里,实践团队还遇到一位参加讲解工作的小学生。在采访中,他向实践团队介绍了湘江战役中的四大渡口,分别是兴安的界首渡口,全州的凤凰嘴渡口,大坪渡口和坪山渡口。尽管他年纪很小,但是口齿清晰,语言流畅,对于湘江战役有着一定的了解,深刻诠释了中国少年的红色精神,中国少年始终保持着一颗爱国之心。他们心怀历史,铭记历史,在社会的熏陶下,沿着前人的足迹传承历史。
 
图为实践队员采参观纪念馆 唐可盈 摄
      此外,实践团队还采访到了一位参观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的某中学人民教师,据他所说,他对湘江战役颇有研究,每年都会前往纪念馆参观三四次。在采访中他向实践团队具体介绍了中央红军突破湘江途中光华铺阻击战的路线,重点指出其中光华铺、界首这两个重要的阻击点。采访中他还提到令他影响深刻的英雄:“我记得在这个地方牺牲了一位非常年轻的团长,叫作陈树清,年仅19岁。”他生动具体地讲述,不仅让实践团队清晰地认识到了红军是如何突破湘江,粉碎国民党的阴谋,也让人们知道湘江战役的胜利是建立在多少英雄的血肉之躯之上。
 
图为采访某中学人民教师 唐可盈 摄
      最后,纪念馆工作人员表示,一定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话:铭记光辉历史、发扬红色传统,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从书本中来,到实践中去。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广西实践团队切实领略到了红军长征的艰险,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熏陶,更加认识到了红色历史传承的必要性。
 
图为广西暑期社会实践队 唐可盈 
作者:梁明雪 钱诗雨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潮领航,领袖铸魂”实践团队
  • 合工大学子三下乡:探寻最美西泽戈平,携手共赴乡村振兴
  • 探寻最美西泽戈平,携手共赴乡村振兴
  • 探寻江苏省邳州市蓝印花布的传承与创新
  • 红色基因深植八皖,淮师学子探索历史
  • “红色基因深植八皖,重温红色记忆”——合肥博物馆之旅
  • 绿动未来,矿山新篇——安理工学子探秘绿色矿山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