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践目的
前阵子,由于网络传播的“狗伤幼童”事件部分城市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绞狗行动”,油柏路上的血迹让人心惊,从政府的角度看流浪动物可能对公民造成伤害,从流浪动物的角度看一条鲜活的生命又何尝不无辜。追溯源头,流浪动物是被人类抛弃的伙伴,如果每一位“家长”都不抛弃自己的“小孩”,那么流浪动物将不再流浪。为此我校开战了“聚生命色彩,让爱不流浪”寒假社会实践关爱流浪动物公益活动。
(二)实践内容
万物平等,人类虽作为万物灵长,但猫猫狗狗之类的动物也是地球的一份子,更是我们的家人、伙伴。我常看到有好心人救助受伤的小猫并为它寻找主人,在感叹他们的善的同时,也为它的过去而痛心。因此,我下定决心去观察小区里的猫猫狗狗。我所在的小区有很多老人,因为确实子女的陪伴,他们养的猫猫狗狗就像他们的孙子孙女一样,日日夜夜陪伴他们,所以大家对小区里的流浪动物都抱有极大的善意。我不禁回想起学校里也有一些可爱的流浪猫,高中时校园里常出现一只白猫,灵活又敏捷,凡出现必有善良的小姐姐喂它火腿肠甚至是自带的猫粮,而大学校园里也有这样存在,甚至在网络上还流传起“狗学长”之类的美称。但正如有光就有暗一样,有怜惜爱护流浪动物的人,自然也有伤害它们的人。其中伤害最深的就是曾经抛弃它们的主人,或者抛弃它们祖辈的主人。当然,在他们流浪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伤害它们的人(例如鞭炮吓狗),在一次次伤害下,原本人类忠实的伙伴逐渐认识到世界的残忍,它们学会了保护自己,但它们又分不清人类的好坏,能做的也只是露出凶狠的眼神警告路人远离,这是自卫,也是受伤后的应激反应。我决心为它们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但作为没有经济实力的学生我能做的或许只有看见它们给出的善意,和看见恶行的劝阻。在一番思索过后,我联系了一些关爱流浪动物的好友帮助一些受伤的小猫,让它们能够及时就医,看着它们光裸甚至有些腐烂的伤口被裹上纱布,脖子上带上一圈圈“莎士比亚”时又忍不住为它们的未来担忧,最终朋友决定收养了其中的一只白猫和黄猫,并联系了一些爱猫人士。现在小白和小黄已经回复良好,也适应了有家的生活。但一时的救助并不能改变流浪动物的现状,在此我呼吁大家不要抛弃自己重要的“家人”,如果有万不得已的情况也可以给它找一个新的住所而不是随意丢弃,给流浪动物多一点善意,它们是一群受了伤的孩子。
(三)实践感悟
关爱流浪动物,让动物不流浪,我们从小事做起,不仅是自己遇到的点点滴滴,更是要号召身边的家人朋友一起加入,只有大家都怀有一颗善良的心,流浪动物才能拥有一个真正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