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商业化利用
一、 可行性分析
(一)技术可行性本项目可提供的服务类型多样,且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回收利用服务 ,小到家庭个人定制化回收服务,大到与政府、企业合作进行区域性的可回收再利用服务,能够满足不同群体对于该方面的需要。经过前期走访调查与实地调研,针对不同环境,综合考虑社会大方向的环境,本团队已制定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根据数据分析,在本团队制定的方案下电池回收利用率高,一对一回收效果强,有利于各类科技公司、环保公司和高校实验室与我们合作开展电池回收服务。
(二) 经济可行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类电池的的使用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无论航空航天需要用到的微型电池或日常使用较多的五号、七号电池。电池回收行业一直是炙手可热的话题,在此背景下,投身于旧电池回收与再利用技术的环保企业越来越多,我们也抓住了本次机会进入了市场,本行业市场较大,前景可观。
(三) 管理可行性
本公司拟建立为有限公司,预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并拟采取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模型,项目计划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将由总经理统一领导,实行分级管理,以营销为中心,建立回收、营销、财务、人力资源四个子管理系统。各部门职能明确,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明朗。
二、SWOT分析
S(strength):电池回收具有刚需性,是社会上必不可少的行业。
W(weakness):目前公司上市产品较少,品种较为单一,电池回收新手段仍在开发研究中,其他的产品的开发也刚刚提上日程,与其他已成熟公司相比产品多样性小、不利于竞争。
O(opportunity):目前市场上相关公司较少,同类型公司竞争较小,国家对于污染治理与不可回收物再利用方面发布相关通知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了正面效应。
T(threat):此类公司数量较少,初期可能不为市场认可,初期可能存在滞销情况,电池可能会有损失,影响公司利益。
三、PEST分析
政治(P)
国家颁布了电池回收、拆解与梯级利用的系列标准,全面规范电池回收的准入门槛。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推进退役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新型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同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从2018年起,国家对动力电池回收实施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规范企业指导白名单制度,先后认定了3批共47家白名单企业。
图5-1中国电池回收政策概况
经济(E)
电池回收行业的经济效益比较乐观,从国内电池回收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营情况来看,回收动力电池能产生较大的经济利润,近几年连续实现营业利润的增长。同时随着国内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的逐步规范与完善,回收技术不断成熟以及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合作加强,对未来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空间、推动电池回收市场的发展有着极大作用。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2020年中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随着国家的发展和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增加,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2022年中国电池制造业营业收入为8109亿元,同比下降0.7%,电池制造业利润为437亿元,同比增长27%。2022年中国废电池(铅酸除外)再生资源回收价值为40.7亿元,同比增长3.2%。
社会(S)
< >
环保需求资源需求居民环保意识淡薄缺乏指导和宣传日常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有关废旧电池的相关知识,但因为缺乏专业的指导,缺乏合理的宣传,导致大家对废电池回收没有在意起来。由于很多地方没有专门的废电池回收站点和相关企业,大部分人会将废电池随生活垃圾一起扔入垃圾桶。基于以上问题,就需要政府,企业,社区相互合作,通过社区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位居民都意识到废电池的危害,并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居民将废电池合理回收。将废电池宣传与指导相结合,如此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技术(T)
2017-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技术专利申请数量整体保持增长趋势,由2017年的16件上升到2021年的35件。2022年1-9月动力电池回收技术专利申请数量为19件。
行业领先公司格林美目前已攻克从废旧电池回收技术开始,再到攻克电子废弃物绿色处理技术、报废汽车整体资源化回收技术以及动力电池材料的三元“核”技术等世界技术难题,突破性解决了中国在废旧电池、电子废弃物与报废汽车等典型废弃资源绿色处理与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