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报告题目:非遗剪纸寄初心,社区体验促振兴
团队名称:“非遗剪纸寄初心,社区体验促振兴“-大学生暑期乡村振兴实践团
指导老师:李建融
作者:盛企业、徐启元、林俐、郭思其、陈可馨
摘要: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2023年6月27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非遗剪纸寄初心,社区体验促振兴”-暑期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宿迁肖桥村,对肖桥剪纸进行社会实践调研。在实践过程中,为了深入了解肖桥剪纸的文化背景及现实意义,实践团在当地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肖桥剪纸博物馆。成员们从中了解到肖桥剪纸给肖桥村带来的经济发展和衍生出的工业链,同时,从肖桥村走出去的公司与工厂也运用本身的影响力推广剪纸,从而实现互利共赢,实现乡村振兴。此次实践活动让团队成员受益匪浅,深刻明晰传承非遗文化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并将通过自身努力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三下乡;肖桥剪纸;乡村振兴
一、实践背景肖桥剪纸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起源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肖桥镇。肖桥剪纸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细的剪工而闻名,被誉为中国剪纸的瑰宝之一。肖桥剪纸的特点是线条流畅、刀法细腻、造型独特。肖桥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肖桥镇的居民以剪纸为生,他们将剪纸作为一种装饰和祈福的手工艺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肖桥剪纸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如今,肖桥剪纸已经成为苏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都会举办剪纸展览和比赛,吸引了众多的艺术爱好者和游客。
二、实践目的近些年,随着国家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传承。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要坚定四个自信,尤其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中华文化。剪纸作为非遗文化的一种,具有独特的艺术 魅力与浓厚的文化内涵。为了近距离了解剪纸文化、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今年7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非遗剪纸寄初心,社区体验促振兴”三下乡实践团队走进宿迁市埠子镇肖桥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三、实践内容(一)观——肖桥剪纸,晓——非遗文化
黄河故道,千年古镇,埠子镇肖桥村剪纸已有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其发展鼎盛时期在清末民初。6月27日,实践团队成员在肖桥村肖书记的带领下参观肖桥剪纸博物馆。通过参观,队员了解到:近年来,肖桥村正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建设剪纸特色文化村,成立剪纸协会,丰富剪纸内涵,努力打造具有宿迁特色的非物质文化品牌。
实践团队来到肖桥村党群中心,在党群中心内过道俩侧的玻璃上,成员们随处可见用剪纸制作的党徽、“富强”、“民主”图案等作品。肖桥剪纸博物馆内有单独的场所供游客亲身体验剪纸的制作过程,游客们可以借此体悟到肖桥剪纸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为肖桥博物馆内剪纸作品《源远流长》。 盛企业 供图
(二)仿——剪纸制作,获——剪纸技巧
6月28日,实践团队成员跟随当地非遗传承人陈师傅与朱师傅,观摩他们制作剪纸的过程,系统性学习制作剪纸的技巧。他们告诉成员们广义的剪纸包括雕、镂、剔、刻、剪共5种手法,常用的是剪与刻。在剪纸前,需要准备的工具主要有5个:纸张、剪刀、刻刀、蜡盘与磨石。陈师傅说,在设计剪纸时,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运用各种图案、颜色和形状进行自由组合。在剪纸的过程中,每一刀每一折都需要精确而细致的操作,一丝疏忽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效果,只有专注于手中的每一个动作才能剪出优美精致的作品。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学习后剪出的蝴蝶图案。 盛企业 供图
团队成员在肖桥剪纸的非遗传承人朱老师的带领下成功剪出了喜字以及一些简单的图案。接着,团队成员在经过学习后,剪出来较为复杂的蝴蝶图案。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实践团队成员已经对常用工具的使用方式、基础剪法等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大家决定结合院徽、院训,设计一些具有学院特色的作品。
(三)传——剪纸技艺,促——乡村振兴
实践团队成员分为三个小队,分别前往南京市、苏州市、淮安市进行剪纸文化的宣讲与剪纸技艺的传授。让更多人深入了解肖桥剪纸文化,不仅能够促进肖桥当地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更能保护和传承非遗剪纸艺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图为淮安小分队所在社区的小朋友们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 盛企业 供图
1.南京小分队
团队成员来到南京市鼓楼区凤凰小区,向当地居民介绍肖桥剪纸的文化背景,并手把手教居民动手剪纸。
居民李奶奶很希望能通过这次的活动学会一些简单的剪纸,于是团队成员教导李奶奶剪较为简单的“春”字。成员告诉奶奶,因为对折,所以只需在纸上剪下半个“春”字,再将纸展开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春”字了。李奶奶跃跃欲试,在南京小分队队员的帮助下,成功完成了剪纸作品“春”。李奶奶夸奖与感谢,让南京小分队成员感到由衷的高兴与自豪。

图为南京小分队正在为社区居民讲解剪纸悠久历史。 熊彦 供图
2.苏州小分队
“民国十八年,年仅18岁的埠子镇剪纸艺人梁漱华,以一幅《草虫鸣海棠》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展出并获奖。近年来,埠子镇肖桥村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间传统技艺,请民间艺人对剪纸艺术进行挖掘整理……。”在苏州姑苏区金狮社区内,苏州小分队队长这般介绍着。
随后,苏州小分队成员们向社区青年学生展示已完成的手工剪纸,让他们能够近距离感受剪纸艺术的精湛。成员们对“春”、“囍”和“蝴蝶”的剪法进行演示、讲解、教学。

图为苏州小分队教学后居民的优秀作品展示。 盛企业 供图
3.淮安小分队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所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这凸显了幼儿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启蒙教育,在幼儿中进行“非遗”文化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国民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培养幼儿热爱和传承“非遗”文化意识,推动“非遗”文化的长远发展,淮安小分队成员前往淮安市盱眙县盱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面向幼儿园、低年级学生,开展“非遗”剪纸教育实践活动。实践团队以播放剪纸动画为始,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对于剪纸的兴趣。随后,实践团队成员分发剪纸道具,与幼儿进行互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剪纸的制作过程,感受非遗文化。最后,再以视频播放和PPT讲解等方式,向幼儿介绍中国“非遗”剪纸文化,引导幼儿热爱、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正在细心教学。 盛企业 供图
四、实践成果(一)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
在各个小分队宣传过程中,队员们积极抓拍精彩瞬间,用照片、视频等形式来展现调研过程。同时,暑期社会实践队将调研学习的内容形成新闻稿以及公众号推送,向学院及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进行投稿,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时效性、传递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肖桥剪纸及促进社区振兴的重要作用。
(二)创新开展乡村剪纸+旅游,推动文旅融合
实践团在参观肖桥剪纸博物馆时了解了肖桥剪纸的历史与发展,在行至工业区时,队员们了解到当地工厂可以分为食品加工类、手工艺术类和工业类。这些工厂拉动了肖桥村的经济发展,同时,厂家在对外合作时以剪纸作为礼品赠送,提高了肖桥剪纸的知名度,从而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游客可以参观当地优秀工匠的精彩作品,感悟肖桥剪纸独特技术,参与制作一些简单且生动的剪纸作品。
(三)体悟肖桥剪纸,助力乡村振兴
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振兴至关重要,肖桥剪纸作为当地文化振兴的重要资源,应进一步进行整合、开发与创新。肖桥村书记指出:“我们坚持既要‘颜值‘、又要’内涵‘,让特色更加凸显、乡村更有亮点,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为此,成员们为了当地发展建言献策,并自愿将肖桥优秀剪纸作品带往南京,苏州和淮安进行宣传与销售,提高肖桥剪纸知名度,扩大其销售通道,助力乡村振兴。
五、感悟体会通过剪纸宣传活动,大家都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成果和收获。
首先,实践团为了宣传剪纸,先前往肖桥村向当地有名的工匠请教并学会了剪纸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创造力及欣赏水平。在后续宣传剪纸的时候,制作精美的ppt及提前准备的宣讲资料都让这次社会实践剪纸宣传提高了一个水平。
接着,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它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智慧的结晶。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同时也能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交流,让更多人们感受到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美感,增强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最后,实践团明白宣传活动时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策划。
在策划宣传活动时,实践团需要明确活动的宗旨和目标,确定要传达的信息和要达到的效果。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更好地组织和执行宣传活动,确保宣传效果的实现。
其次,宣传活动团队需要具备专业的能力和知识。队员们需要了解传统文化的背景和内涵,掌握宣传技巧和方法,以便更好地传达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同时,队员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便更好地完成宣传活动的任务。
最后,宣传活动团队需要保持热情和耐心。宣传活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团队成员持续的努力和投入。剪纸实践活动需要参与者亲自动手完成剪纸作品,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专注力和耐心。总之,剪纸实践活动不仅具有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义,还可以培养参与者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乐趣和快乐。
参考文献[1] 剪纸在礼仪民俗中的应用——评《中国民俗剪纸史》[J]. 王平.中国造纸,2020(02)
[2]邹丰阳.古代文献中的剪纸史料探析[J].文化遗产,2021(03):119-126.
[3]王立秋.非遗传承视角下的黑龙江海伦剪纸艺术文献归档研究[J].山西档案,2018(04):151-153.
[4] 从剪纸艺术探析民俗文化[J]. 魏晓东.大观(论坛),2022(03)
[5]史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J ].江西农业,2017(05):116-11民族艺术,2019(3):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