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守正创新,乡村振兴之路”2023年拾筑志愿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活动学校:黄山学院
摘要: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作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决定,2023年继续组织开展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三下乡”使大学生能够将自己在校所学的先进科学的生活观念在广大农村传播,加强了高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同时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服务能力和服务精神,培养了吃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新时期优秀大学生品性,感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为将来的就业、创业提供想法,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培养了优秀人才。因此黄山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将前往安徽省绩溪县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助力乡村发展。
关键词:振兴乡村、风景、人文
指导教师:汪春艳
团队信息:王羽豪(队长)、方慧敏、张子怡、李蕊、李和柯、高健、陈紫微、徐富科、汪浩冉、胡雅暄
作者:汪春艳、王羽豪、方慧敏、张子怡
正文:
调研背景: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增长见识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必由之路。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广素质拓展势在必行。另外,社会实践活动是在校大学生及研究生的一项重要考察指标,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我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我们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在扎扎实实的实践服务中,我们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和社会阅历,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弥补,让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党的精神为指针,坚持为改革开放、民生发展的大局服务。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古徽州历史悠久,山水秀丽,人杰地灵,历来以商贾众多、文风兴盛而蜚声海内外,在丰富多彩的徽州文化中,绩溪县作为古徽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赢得世人瞩目。本次三下乡旨在助力乡村振兴,对绩溪文旅宣传贡献一份力。
调研目的:
乡村振兴往往与现代生活有一段距离,如何让其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正是激发乡村内在活力的重要课题。一方面,保护好传承好才能利用好。只有在加强古村落保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非遗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的找到其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另一方面,利用好的关键在于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从推动乡村与旅游融合发展,到利用乡村优势进行文艺创作与设计,再到建设特色景区,坚持守正创新,促进合理利用。通过此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传统文化重焕光彩,进一步发挥古村落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
调研时间:
2023年6月27日-7月1日
调研地点:
安徽省绩溪县仁里村、瀛洲村、龙川村等村落
调研对象:
各村落具有人文、自然等历史景观
实践地简介:
(1)绩溪县背景
绩溪,“绩”有“缉麻线”的形义,“溪”为山间流水。《元和郡县志》记载:“县北有乳溪,与徽溪(今翚溪河)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因以为名。”《方舆志》记载:“临溪石,在县北三里(浣纱溪)溪岸上,其方二丈,其平如砥,溪水甚宜浣纱,数里妇女悉来浣纱,去家既远,遂绩其旁以守之。春时多丽服,群绩于此,虽不浣纱者亦会绩焉。县名亦兼此义。”
绩溪县位于黄山与天目山接合部,县界及境内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0余座,重峦叠嶂,溪流纵横,地势高于邻县,史称“宣歙之脊”。山脉、盆谷相间,呈“多”字形延伸。中部是贯通南北的断裂带,县城位于断裂带中南段的华阳断陷盆地。中部东西向凸起,溪水南北分流,分别入钱塘江和长江。截至2018年,绩溪县辖8个镇、3个乡:华阳镇、长安镇、伏岭镇、上庄镇、扬溪镇、临溪镇、瀛洲镇、金沙镇、荆州乡等;县政府驻地华阳镇。
(2)发展特色
从地缘政治上讲,绩溪是徽文化的核心地带。从历史源渊上看,绩溪又是徽文化孕育发展的有机整体。绩溪隶属徽州千年,决定了其与徽州文化有着深刻内在的源渊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徽文化是一种商人文化。而绩商是徽商中的一支劲旅。宋代绩商已颇具实力,以经营徽墨、茶叶、菜馆、国药、土杂山货等,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明清时最是鼎盛。绩溪从商人口比例名列前茅。县内“出贾既多,土地不重”,行贾四方,甚至远涉东南亚欧美。至民国时,全县外出经商之人占总人口的25%,最高年份达到30%以上,最终使江南商埠有了“无绩不成街”之说,足见绩溪徽商之影响力。
绩溪山连皖浙、水分南北,黄山山脉与天目山山脉牵手于此,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由此而分,新安江、青弋江、水阳江的源头皆在这里。高达78.3%的森林覆盖率,让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与庄园的绩溪处处似画,步步皆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等多项荣誉称号,让它更因生态文明美名远扬。为了守护好生命线,绩溪县积极探索“河长制+村民自治”河道管理新模式,把深化河长制改革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创新资源利用转化方式,推动河道长效管护与实现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历史文化名城。宣城市委书记陶方启表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之路,理应是一条让乡村留住“形”、守住“魂”、吸引“人”的文化发展之路、生态文明之路、美丽宜居之路。唯有把古村落保护好、建设好、开发好,才能持续放大这一不可再生的资源优势,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安徽省宣城市良性推动古村落旅游发展,实现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多赢。
调研内容:
通过查阅资料文献、走访、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绩溪县古徽商等人文历史景观。我们认为以徽商历史为基础,横向发展其他相关的自然、人文等景观的宣传很有必要,基于和指导老师讨论后,现由黄山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筑巢引凤,助力乡村”志愿服务队前往绩溪县地区对当地古村落及旅游景点进行走访,撰写导游词、拍摄宣传视频。
图为团队成员参加绩溪县三下乡启动大会。
团队通过在绩溪县不同地区进行调研,了解人文历史,探索自然景观。制定了一条完整的绩溪旅游路线,做出了后期发展的一系列设想。
调研结果:
经过五天的实地调研,我们团队前往了仁里村、瀛洲村、龙川村、伏岭村等多个村庄及地点,共拍出了三支宣传视频,主要为仁里村,龙川村和杭徽古道。关于其他村落等地因为宣传亮点单一,旅游设施维护不够到位,暂时不能很好的展现在宣传视频中。经此暑期社会实践,我们团队预想了一条特色的旅游路线。
第一站便是仁里村,仁里村作为旅行线路的始发点,旅游资源完善,独有的三街四门十八巷别具特色,程氏祠堂,程开甲故居,徽商码头都具有很高的旅行价值。
在仁里村和龙川村之间的瀛洲村,虽然规模很大,但是旅游资源却远少于两个村落。作为两个旅行景点的中转站,瀛洲村的商业价值可能得天独厚,背靠两大旅行景点,游客人数是不缺的,在此基础上发展民宿,农家乐等商业店铺形成特色商业街道。做到仁里,龙川负责玩乐,瀛洲负责吃住,分工合作,带动一整片共同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瀛洲村章氏宗祠。
第二站便是龙川村,龙川村作为成名已久的旅行景点,旅行价值已经足够完善,胡氏宗祠,胡宗宪少保府,龙川水街,人文景观正在稳步发展,特色饮食也是留住游客的最好方式。
较为可惜的是,从酒店工作人员了解到太极湖风景区暂时不对外开放,因此我们便没有将湖村再安排在此次行程之内。若是正常开放的话,相信也是一个绝佳的旅行景点。附近的北村和水村也可以效仿瀛洲村的经营模式,背靠太极湖风景区,龙须山风景区以及嶂山大峡谷,进行联动,也可以形成完整的旅行板块。
最后一站是徽杭古道,其是我国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作为徽商历史上最具有意义的一条商道,它一头连着黑白徽州,一头连着烟雨杭州。它一头连着故土与家园,一头连着生计与梦想。它是一条饱经风霜的经商之路,也是一条承载历史的文化之路,它就是徽杭古道。徽杭古道西起徽州绩溪县伏岭镇,东至浙江省临安市马啸乡,位于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侧,北靠黄山,南依天目山,全长15千米,是古时联系徽州与杭州的重要纽带。与此同时,徽杭古道山脚下的伏岭村,江南村同样也可以作为游客歇脚,放松的枢纽。
图为团队成员在徽杭古道江南第一关的工作照。
绩溪县作为古徽州的一部分,这条特色旅行道路,可以以徽商历史为依托,从徽商码头开始到徽杭古道结束,横向发展其他特色旅行项目。以346省道和登源河为路线,创建条带状特色旅行板块。
结语……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大学生实践成才的“大课堂”,我们充分把握了此次实践机会,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先进思想带到乡村基层,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实践内容。在认识社会中,发现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在服务群众的同时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实践服务能力,让理论知识融入实践,在社会大课堂中增知识,长才干。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紧扣乡村振兴这个主题。在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暑假中,我们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事情及时商量,有困难共同解决,团结一心,共同奋斗。
短短几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带给我们团队成员诸多感触与思考。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我们应立足国家发展,服务地方建设,让青春赋能乡村振兴,在实践中体验“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的深刻内涵,进一步笃定“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志向,做新时代的开拓者。这次三下乡活动有效的将乡村发展需要与高校资源链接起来,为青年学生服务乡村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续航动力。在三下乡过程中我们团队成员虚心学习,增长才干。深入群众,虚心主动向人民群众学习,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基层留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同时也坚持结合自身专业和各自特长,结合地方实际需求,合理安排服务内容,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厅 http://jyt.ah.gov.cn/
2、观察者网 绩溪:美在山水 魂在人文 (guancha.cn)
3、绩溪仁里:一个曾经比县还“大”的千年古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4198009902637177 “江南第一村”——呈坎[J]. 艾昕. 中国地名. 2016(06)
4“徽州之源”绩溪龙川:中国著名古村的千年传奇故事!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5395276450271878
5、徽杭古道——初级徒步者的天堂,体验先人千年前的求生之路https://zhuanlan.zhihu.com/p/74571389
(通讯员 王羽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