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超常规发展,使得苗木产业迅速崛起,全国育苗面积迅速扩大,苗木生产总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为了对苗木产业的发展模式和经济效益进行深入研究,经管学院苗木产业特色发展调研队对周至县联集村的苗木产业特色发展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
7月15日,调研队来到联集村,深入调研当地村民的苗木种植情况。据介绍,周至县是西北苗木第一县,有着相当数量的苗木种植基地。在联集村,队员们参观了当地的种植基地。村民种植的苗木生长茁壮、品种繁多,包括果树苗木、绿化苗木和花卉苗木等。苗木种植产业不但为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还美化了村庄环境,同时更加强了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村民向队员们介绍,联集村具有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夏凉,并且村内河流众多,有着丰富的水资源。这种种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为联集村的苗木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但联集村的苗木产业发展也并非一蹴而就。村支书告诉队员们,过去这里村民们的生活并不富裕。联集村尽管与农科城杨凌只有一水之隔,但是由于耕地多为沙地,种粮效益并不好。而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联集村全村响应“退耕还林”的政策号召,开始大力发展苗木产业。时至今日,苗木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成为联集村的支柱产业之一,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村支书自豪地告诉我们:“自从我们开始种植苗木以来,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我们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把苗木销售到全国各地。苗木种植已经成为我们村里的支柱产业。”
在调研过程中,村民们热心地向调研队队员们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一方面,联集村苗木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政府为苗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帮扶措施,例如技术培训、销售平台搭建、信贷支持等。这些措施帮助村民们掌握种植技术,了解市场行情,获得前沿信息,极大地促进了苗木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苗木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村民们自身的努力。为提高苗木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村民们共同成立了苗木生产合作社。不同的生产社设立有专门的市场调查员,帮助收集市场信息,了解市场需求,拓宽销售渠道。同时,生产社为村民的生产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村民选择适合的苗木品种,指导苗木的培育,合理安排苗木的种植规模和品种结构。这种模式在提高资源利用率、拓宽市场渠道和分散风险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力推动了当地的苗木产业发展。联集村之所以成功摆脱贫困,靠的不仅是机遇和自然条件,更重要的是是村民们自身为改善生活振兴乡村的决心和努力。
在调研的最后,村支书慷慨激昂地说:“我相信,苗木种植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苗木市场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创新,苗木种植产业一定能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福祉。”联集村的发展方式为其他乡村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为乡村振兴奉献了重要力量。我们相信,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联集村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