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连端午,半夏迎亚运。为了向孩子普及端午文化知识,培养深厚的文化内涵,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6月22日上午,余姚王阳明故居举办了一场“过端午,知习俗——端午游园会”,近千名孩子参与此次游园会。通过“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方式,让孩子熟悉传统节日,感受非物质文化的魅力,从而实现寓教于乐,达到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
本人是嘉兴学院平湖师范学院学前教育本科222班的同学王柯烨,已于2023年5月17日成为王阳明故居“初心”志愿者服务队成员。在本次端午游园会的活动中有幸参与志愿,担任义务讲解员与活动摄影的工作。
参与本次游园活动的游客们跟着游园卡的导示参与民俗体验,粽叶签到、趣味投壶、编织五彩绳、香囊手作、齐画龙舟、树丛寻谜,每个体验项目都将传统与现代创意相结合,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带大家体验悠久的传统文化。将端午文化与王阳明思想相结合,碰撞出别样的璀璨火花。
王阳明先生(1472年—1529年)是中国明代中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政治家,他开创了心学思想被推崇为“千古第一完人”。其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学派代表人,王阳明的心学观念,良知与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对当代的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思想。
此次游园会,志愿者们认真履职,向广大游客介绍了阳明先生,得到以下几点感悟:
1、增添精神层面助人的满足感。余姚王阳明故居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故居日接待游客数量较多。寒暑假等休息日游客数量更是直线上升,故居原配的讲解员工作强度大,志愿服务可以帮她们适当减轻讲解压力。帮助故居带游客参观、讲解,协助工作人员举行暑期研学活动,帮助保洁员保持故居整洁环境等,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会让我心中产生莫大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2、积累相关经验,丰富自身知识。此志愿服务涉及讲解、举行活动、售卖产品等各方面内容,可以积累交谈、合作、售卖等经验,涉及面广,能力提升速度快。尤其是在志愿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和一些研究阳明思想的学者进行交
流学习,了解不同人对同一思想观点的不同看法,在每一次的交流中都可以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在每一次的志愿服务中,都会有不同的知识性的收获。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王阳明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心学思想是在儒家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升华的,它强调人与心的关系,提倡心灵的自由成长。此方面意义涉及的是“三不朽”中的“立德”与“立言”,其中“立德”指其“知行合一”思想,“立言”则指其首度提出“心学”二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在志愿讲解的过程中,我会带领着游客参观王阳明故居,从正门的“新建伯”牌坊一一介绍至最后的展厅。涉及其出生、心学历程、战斗经历、弟子生平、全球下的阳明思想等多方面内容。使阳明先生的形象在游客脑中由抽象变得形象,变得具体,做到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4、学习相关思想,融入社会生活。“知行合一”是阳明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生认为“知”与“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但在目前的社会生活中却常常出现“知”“行”分离的现象,通过志愿活动,向游
客、向研学的学生传递“知行合一”思想,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转换成“行”。虽然思想与行动上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但在受到此思想的熏陶下会逐渐内化于心,像王阳明先生所认为的那样人人皆可成圣人。
因此,宣传王阳明思想对于推动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