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7月31日电(通讯员 李梦真)为助力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出青年之力。7月23日,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超能肝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城区开展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慰问,深入调查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直面问题、瞄准重点、精准施策,助力生态文明环境保护。
一、背景调查鲁山地处河南省中西部,伏牛山东麓,县域面积2432平方公里,辖27个乡(镇、街道、中心),555个行政村,总人口102万,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鲁山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水资源总量10.4亿立方米,水质达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以上。矿产资源有煤、铝钒土、石膏、花岗岩等7大类40多种。森林覆盖率54.7%,西部山区高达90%以上,先后获得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林业生态县等称号。同时,鲁山是全国典型的柞蚕主产区,鲁山绸素有“仙女织”美誉。
二、
实践过程及方式:走访街道.走进鲁山的街道,随处可见的是垃圾分类的标语,街边、商贩门口、公园里、社区中垃圾分类的理念无处不在、深入人心。深入社区,发掘生态文明,走访当地居民,进行深度调查,对当地居民调查的统计结果为:总的来说,绝大部分居民认为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的建设与垃圾分类的大力弘扬推行密不可分。对本地人而言,居民认为相较于几年前变化很大,其变化离不开国家、政府、鲁山对垃圾分类的重视,更离不开对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的重视。
实地考察.近年来,鲁山县通过增加人工水面、设置野生动物栖息保护地、安装野生动植物宣传栏警示牌及加大野生动物巡查保护等方式,鲁山沙河流域引来和留住了大天鹅、小天鹅、中华秋沙鸭、赤麻鸭、鸳鸯、黑鹳、白骨顶鸡、苍鹭、白鹭、牛背鹭等上万只常驻鸟类和越冬候鸟,增加了珍稀鸟类种类和数量,丰富鲁山生物多样性。如今,黑鹳已经连续几年飞到鲁山,在鲁山过冬。据观察,今冬以来,该县城区沙河段、赵村镇沙河段等地,都有不同数量的黑鹳集群出现,且数量呈上升趋势。此外鲁山还修建多个公园,绿化生态,净化空气。
深入调研.经调查了解,在全县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议召开后,鲁山县多措并举,全力推进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加强联动,密切配合。鲁山县环委办组织县公路局、交通局、市生态环境局鲁山分局、公安局、城管局等部门设置卡点,按照要求对进入城区的重型柴油货车进行劝导绕行,以减少城区扬尘污染和尾气排放对鲁山县臭氧的影响。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许多居民虽然都已经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但真正践行的少之又少,对垃圾分类的更深层次了解更是差之千里,且许多低档小区尚未做到垃圾分类,问题依旧严峻;在鲁山县沙河马楼段,新植的楸树、柳树长势凶猛,城望顶森林公园城区段占地1500亩,河畅水清,槐林茂密。但仍存在河水污化,寸草不生等严峻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整改;空气质量虽明显改善,但夏季气温持续升高,问题依旧严峻。
践行垃圾分类,垃圾资源化利用。近几年来,垃圾分类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环保行动,为了切实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我们可以全面实行分类收运、监督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制度、加强环卫收运作业监督管理、大力增强生活垃圾末端分类处理能力同时注重宣传引导、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大气环境质量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倡导绿色出行。优先采取公共交通工具、电动车、自行车等绿色低碳方式出行,尽量减少私家车使用,缓解道路拥堵问题;科学驾驶,避免长时间怠速,减少尾气排放。
低塑生活,为环保出一份力。据统计,我国是世界第一塑料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生产的塑料原材料达到1亿多吨,塑料消费制品达到6000多万吨,日常生活接触的塑料制品中,79%都只能堆积在垃圾填埋场,甚至进入到了自然环境当中。做好低塑生活,我们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塑料制品,以缓解白色污染加剧。例如,出门购物尽量使用环保袋,买菜前可以提前规划好食材类型,带好合适的袋子,比如水果使用网袋,现成的熟食可以使用硅胶可折叠饭盒等。还可以重复利用不可避免的塑料制品,不妨发挥巧思,进行多次利用。
五、感悟总结超能肝队成员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理念,绿满鲁山藏锦绣,步履坚实再出发。按下绿色发展的快进键,鲁山县交出一份合格的生态建设答卷,并朝着中原实践“两山”理论样板区、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蓝图,绘就更加美好的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