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艺青年走出校门,在乡野中搭建行走的“思政课堂”
为讲好用好新时代“大思政课”,激活社会“大课堂”,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组织宣传统战部以推进“四育基地”建设为抓手,汇聚校内各专业的青春力量,组建“寻·访红色乡村”实践队,自今年7月起,以“奋进新征程,我为乡村振兴加把劲儿”为主题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深入基层,通过开展理论学习、走访调研、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等活动,引导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在乡土中读懂农村、读懂中国,发挥青春力量为推动乡村振兴探索新路径。

图为与水美村村干部合影
与梅南镇党委“牵手成功” 共育时代新人
“要发挥办学优势,汇聚社会资源,建设一批影响力大、辐射面广的育人基地,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深度力度和温度,切实发挥‘大思政课’培根育魂的作用。”自开展主题教育以来,学校党委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学校党建、团建、思政、劳动教育资源不够丰富的问题,开展了“健全大学生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育人机制”专题调研。
图为学校党委与梅南镇党委合作共建党建育人基地的授牌现场
梅州市梅南镇作为国务院命名的第一批革命老区,是被誉为“粤东井冈山”——粤东北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有着十分丰富的红色资源,6月上旬,学校党委副书记黄泽瑜一行到梅州市梅南镇开展专题调研,并与梅南镇党委就共建“广外艺-梅南镇水美村”党建育人基地签署合作协议。
与革命先辈“时空对话” 点燃信仰火种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7月10号,“寻·访红色乡村”实践队队员分别前往九龙嶂红军烈士纪念碑、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旧址——星拱楼、东江红军历史陈列馆等地进行现场研学,在水美村村干部的带领和讲解下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洗礼,感受当年艰苦的斗争环境及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图为参观九龙嶂红军烈士纪念碑

图为参观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旧址——星拱楼

图为参观东江红军历史陈列馆
在九龙嶂红军烈士纪念碑前,实践队指导老师、全体队员高举右手,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的义务……”在烈日下,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言,一束束笃定坚毅的目光,展示着队员们饱满的精神风貌,也宣誓着他们坚定的决心。

图为实践队全体成员重温入党誓词
与校内外学子“直播连线” 扩大教育受众面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播杨威桦。今年夏天,我们来到了被誉为“粤东井冈山”的九龙嶂革命根据地,下面就由我们带大家一起走进九龙嶂革命斗争历史……”如何让红色文化教育实现从“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影响更多人”的育人效果,“寻·访红色乡村”实践队充分发挥青年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依托“钉钉”等在线平台开展了一场以“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为主题的微党课直播,通过“青年味儿十足”“党味浓”的直播教学,引导校内外青年学子了解革命老区红色历史,赓续红色血脉。

图为学生党员、实践队队员杨威桦主持直播活动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没有革命先烈的流血流汗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作为时代新青年的我们,应珍惜当下,奋发图强,不辜负革命先辈们的殷殷期待。”“这边的红色氛围非常好,历史沉淀也非常深厚,学不完根本学不完,非常值得过来!”实践队队员们还纷纷通过直播间与观众交流互动,分享学习心得。据统计,直播历时65分钟,点赞评论数达9.2万人次。
图为实践队队员卢晓阳在直播平台分享学习心得

图为实践队队员钟颖在直播平台分享学习心得
通过前期的实地参观研学,实践队队员们对当地的红色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一步,队员们将带着问题走进农村,走近农户,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发挥专业技能所长为拓展“红色旅游+”产业,推进乡村振兴出谋划策,贡献青春力量。
图片来源|施晴晴、姚紫萱、钟颖
文字来源|梁韵琪、詹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