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管学子赴寿光市牛头镇抗日武装陈列馆开展革命文化教育

2022年7月25日,为积极响应党中央“三下乡”政策的号召,也为进一步提高当代大学生党性修养,弘扬革命精神,深入了解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具体实施。山东管理学院工商学院“中国红引领生态绿”社会实践团队五人赴山东省寿光市牛头镇开展“红+绿”乡村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访调查,深入分析当地特色产品结构以及红色旅游资源,结合专业所学知识,尽最大努力给当地的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
7月28日,实践队员来到寿光市牛头镇扶贫车间,来到牛头镇村扶贫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压线、缝制、捆扎……随着一系列娴熟的动作,一双双家居拖鞋完成,等待入库发货。在扶贫主任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了解扶贫车间的发展。牛头镇村扶贫车间建立于2017年,共设立家纺、拖鞋、草编扶贫车间三个,吸纳100余名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辐射带动1000余户群众从中受益。2019年先后同寿光清雅草编公司、千榕家纺、华昱鞋业、新概念家政职业培训学校合作,建设了草编加工、针织品加工、拖鞋制作等扶贫项目,产品大多出口到美国、日本及西欧国家。主要通过“志愿服务+就业带动+产业扶贫”和“车间工作+居家就业”的双模式,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通过采访车间工人,实践队员了解到在扶贫车间打工的2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扶贫车间因人设岗,贫困人员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门卫、保洁员、包装工、生产工等不同工种,工资从几百元到两三千元不等。车间的设立,为村里老年人、妇女、贫困户等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牛头镇脱贫车间,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是实实在在的脱贫样板。

图为实践队在扶贫车间参观
7月29日,实践队员来到红色巨淀湖进行走访调查,巨淀湖不仅风景秀丽,还是“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的革命摇篮。依托红色资源与湖区生态景观,当地文旅融合,把巨淀湖畔打造成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通过对马保三故居、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陈列馆等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发展红色教育实践旅游活动。现在景区年接待游客在50万人次。但是景区知名度有限。实践团队建议可以运用一些新兴的特殊的营销方式。例如利用新媒体短视频平台投放热度营销对当地红色旅游进行推广。同时可与各中小学以及夏令营等组织进行长期合作,组织红色研学游。

图为实践队员在巨淀湖
7月30日,实践队员来到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陈列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全体人员聆听了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的全过程和八支队南征北战、不屈不挠斗争的光辉历程。一幅幅感人的照片,一段段震撼的历史,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在潍坊北部地区早期传播的艰辛历程,体会到了以马保三为代表的革命仁人志士在探寻救国之道时的坚定意志和不懈追求,领略到了革命先烈的坚强意志和英姿风采,他们为祖国、为党的事业,艰苦卓绝、勇于奉献一切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现场每一个人。
 
在马保三故居纪念馆,全体学生庄严、有序地参观了马保三雕像、八支队起义浮雕、革命历史资料等,重温了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的艰难革命历程,深刻领会到齐鲁儿女顽强抗战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随后共同瞻仰了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
通过参观学习,同学们深受教育,大家纷纷表示要积极向老一辈党员学习,作为青年要立志高远,把个人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事业中来,当以实现美好的中国梦为己任,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用使命指导实践,用使命引领自我发展,勇于创新,勇于变革,永不僵化。青年一代更要加入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队伍中来,将自身发展融入到时代发展中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气魄与毅力,将工作做实做好做到位。作为青年,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担当与责任,继承和发扬前辈们的光荣传统,开创新时代的发展成果,为国家发展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在牛头镇
 
 
时间:2022-08-17 作者:张致千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赴六安大别山革命纪念馆
  • 皖西位于大别山区,地处江淮之间,人杰地灵,将星璀璨,此次活动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意识到革命胜利的意义
  • 08-23
  • 做知"性"家长,筑起孩子安全防护墙
  • 时隔一年的师生交谈
  • 教育是为人生的,不仅仅是受教育者的人生,也是教育者的人生,在教育之中充实和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
  • 08-23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