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文化自信,梦回老庄故里

《形势与政策》课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题目    坚持文化自信,梦回老庄故里                            
专业班级    财务管理211                           
导师姓名    云霄英                                 
报告日期  2022年8月11日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报告活页
                                                                                      
 
组长姓名
 
邓雨欣  
    
 
2021213168
序号 成员
姓名
电话  
任务分工
 
1 邓雨欣 17733329875 搜集、整理、宣传
2 邢岁岁 17201653634 财务管理、拍摄
3  姚玲  19944699735  写稿、整理、宣传
4  马园园  15056774803  街头采访、策划
5  于雨晴  19855088705  拍摄、后勤人员
 6  王倩影  15856720406  搜集、整理
       
       
 
实践内容详细记录(电脑录入,不少于2000字,宋体四号,1.5倍行距)
 

 “老庄”文化宣传及普及程度调研

摘要: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为培养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信,使大学生真正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脊梁,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赴蒙城庄子祠、涡阳老子庙”实践小分队于2022年6月20日前往蒙、涡两县,参观庄子祠与老子庙,瞻仰老、庄二人的丰功伟绩,深刻感受“老庄”文化的深邃恣肆与光辉灿烂。“老庄”文化等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形成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五千余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傲然屹立;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筑牢坚实根基。
关键词: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 庄子祠 老子庙 传承
指导老师:云霄英
团队成员:邓雨欣 邢岁岁 马园园 王倩影 姚玲 于雨晴
引言和导语 
 为培养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信,使大学生真正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脊梁,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赴蒙城庄子祠、涡阳老子庙”实践小分队于2022年6月20日前往蒙、涡两县,参观庄子祠与老子庙,瞻仰老、庄二人的丰功伟绩,深刻感受“老庄”文化的深邃恣肆与光辉灿烂。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形成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五千余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傲然屹立;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筑牢坚实根基。新中国成立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神为丰厚滋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传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出高屋建瓴、独树一帜的文明品格,推动了当代中国社会创新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说:“如果没有中华5000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风雨历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力量之源、动力之源和信心之源,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文化土壤。在当代中国,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文化5000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其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全民文化自信的浪潮之下,实践小组来到蒙、涡两县,深刻感受博大精深的“老庄”文化并了解“老庄”文化在两地的宣传情况和程度;此次实践也为增强队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实践中陶冶思想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增长知识才干,更好的传播文化自信的知识,使当代大学生重温理想、坚定信念、增长才干,激励当代大学生继承光荣传统,沿先辈足迹不断前进,以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为己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青春和力量。
二、“老庄”文化宣传及普及程度调研
(一)实践方式
1、文献调查。在实地调查前,实践小组对庄子祠和老子庙以及老、庄二人做了充足的文献调查,充分掌握了关于两建筑和两位学者的基本信息。实践小组成员了解到:庄子祠门始建于宋元丰元年,公元1580年,时任知县吴一鸾于县城东关,今县棉麻公司院内又重建了庄子祠,重建的庄子祠规模宏大,蔚为壮观,有逍遥堂、梦蝶楼、卷蓬、道舍和鱼池桥等建筑;涡阳天静宫,俗称老子庙,是中国先秦伟大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老子的诞生地、道教之祖庭。其坐落在涡阳县城北,南距谷水,北枕龙山,三面环水,环境清幽。组员先与当地老人交谈,经过老人激情的描述,组员们知道每年的春节前后,附近的人们都会来此上香祈福,平时也有络绎不绝的游客来这里上香。在天静宫院内有“道之源”与“德之初”两个展厅,展厅内陈列着老子活动时期的文物、生平介绍、老子的民间故事以及《道德经》选段等;老子的作品《老子》(即道德经)在整个中国历史乃至世界文化史都占据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在被译称外国文字的世界文化名著中,《老子》的发行量仅次于《圣经》,位列第二。老子思想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但他想探讨的不仅是做人做事以及万物的自然之理,而是更多地表现他的政治理想;庄子的文采更胜老子一筹。庄子散文大大有别于先秦各家诸子散文,达到哲理性的完美结合。他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不是干巴巴的说教,相反,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通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的语言文字,巧妙活泼、引人入胜地表达出来,具有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艺术感染力。
2、实地调查。为了真实、有效、深刻地了解“老庄”文化以及更全面地开展和完成本次实践活动,实践小组采用了实地调查的方法,根据计划先后前往了庄子祠和老子庙进行实地观景。2022年6月21日,实践小组来到庄子祠。重建之后的庄子祠规模宏大,蔚为壮观。有逍遥堂、梦蝶楼、卷蓬、道舍和鱼池桥等建筑。小组成员进入园区内,映入眼帘的是“法天贵真”四个字。走进逍遥堂后,高大的庄子雕像置于大殿之中,庄子左手捻胡须,右手握竹简,凝眉远眺,雕像将庄子大智若愚,藏巧于拙的人文性格、超凡脱俗的文人气质刻画的淋漓尽致。庄子祠里“梦蝶楼”的设计出自“庄周梦蝶”这个典故,在梦蝶楼东西墙壁上绘制了三幅异彩纷呈的大型壁画,内容分别是庄子降诞、老子点化、辞官布道的故事。小组成员在解说员的解说下做好图文记录,然后一起登上了梦蝶楼二楼,二楼的文献主要介绍了庄子的生平事迹。在游览完整个庄子祠后,成员们手拉印有“坚持文化自信,梦回老庄故里”的红色横幅在庄子祠大门处合照。6月25日,实践小组来到天静宫(老子庙),在窗口买过门票后,小组成员跟着游客们一起跨进大门,沿着弯曲的石铺小道来到老君殿,恰巧遇到一位中年男士在道德天尊的雕像前虔诚烧香祈福。香客们的这些行为体现了老子的思想文化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在天静宫院内有“道之源”与“德之初”两个展厅,展厅内陈列着老子活动时期的文物、生平介绍、老子的民间故事以及《道德经》选段等。小组在在展厅里拍照、记录,了解熠熠生辉的老子文化。
3、问卷调查。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与掌握蒙、涡两地市民对“老庄”文化的普及、宣传及了解程度,实践小组向当地市民发放了120份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涵盖信息基本全面,有助于本次实践活动圆满完成。
(二)“老庄”文化宣传及普及程度调研
我们邀请部分蒙、涡两县市民在线上完成调查问卷,保证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有效性。本次调查问卷主要从人民群众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入手,来调研市民们对“老庄”文化的了解程度。本次问卷发放120份,有效份数为99份,具体情况如下:
您对“老庄”文化的了解程度?
选项 小计 比例
不了解 34 34.34%
一般了解 57 57.58%
非常了解 8 8.08%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99  
您愿意花一定时间主动了解“老庄”文化吗?
选项 小计 比例
愿意 77 77.78%
不愿意 3 3.03%
无所谓 19 19.19%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99  
您知道《逍遥游》、《齐物论》、《大宗师》、《道德经》等有关“老庄”文化的作品吗?
选项 小计 比例
知道一些 85 85.86%
不知道 7 7.07%
全部知道 7 7.07%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99  
在文化自信的大潮流下,您认为在校学生应不应该开设中国文化课,开设兴趣班等?
选项 小计 比例
有必要 93 93.94%
没有必要 1 1.01%
无所谓 5 5.0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99  
您对社会宣传“老庄”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力度满意吗?
选项 小计 比例
满意 57 57.58%
不满意 31 31.31%
无所谓 11 11.11%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99  
您认为“老庄”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的作用是?
选项 小计 比例
很重要,依然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 81 81.82%
作用减弱 7 7.07%
作用不大,关注的人将越来越少 7 7.07%
不关心 4 4.04%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99  
您对“老庄”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怎么看?
选项 小计 比例
中国传统文化将逐渐受到中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的发展推崇 76 76.77%
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将逐渐被淡忘 10 10.1%
中国传统文化将来会成为少部分人研究的小众文化 10 10.1%
保存现状没有太大改 3 3.03%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99  
 
 
作为蒙、涡两县的市民,您认为在保护,继承和发扬“老庄”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上应该怎么做?
选项 小计 比例
平时关注并适时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从自身做起 78 78.79%
主要关注如何使“老庄”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化社会并体现其价值 19 19.19%
有可能的话,投身传统文化事业 1 1.01%
都是成就的思想,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1 1.01%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99  
您怎样看待“老庄”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应继承、发扬为主 96 96.97%
中国传统传统有糟粕,也有精华,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92 92.93%
在现今日益西方化的时代,传统文化显得过时保守了。 9 9.09%
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关心,没什么看法 4 4.04%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99  
 
 
您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到“老庄”文化?(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社区宣传 65 65.66%
主题讲座 42 42.42%
电视节目 40 40.4%
网络媒体宣传 52 52.53%
图书馆 31 31.31%
书本教育 42 42.42%
其他途径 30 30.3%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99  
“老庄”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却逐渐被人们忽略了,您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社会本身缺乏一种文化氛围与宣传 76 76.77%
传统文化已经与发展迅速的当代社会不适应了 39 39.39%
西方文化的碰撞与摩擦 28 28.28%
我国教育方面对传统文化板块有所欠缺,导致从青少年开始对传统文化的忽略 69 69.7%
大部分市民精神麻木不愿意了解传统文化 22 22.23%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99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学习并了解了老、庄二人的著作及思想成就。“老庄”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一份绚烂的瑰宝,更是两位学者留给后人永远的精神粮食。学习并了解“老庄”文化不仅能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更能让大学生们提升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且学习并了解“老庄”文化等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更能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
2、深刻认识到“老庄”文化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老庄文化尊道、崇德、重和的理念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观点,洞恶了人类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的基本规律,传承老庄思想的文化精髓,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实际上,老庄更多的是一种哲学,而非态度。当然,由之衍生出来世界观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或指导我们的生活,老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
关于“老庄”文化传承与发展可取向建议通过调查问卷及采访等方式,我们了解到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人民群众广泛推崇的今天,围绕“老庄”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实践,需要在新时代得到强化的同时,也迫切需要得到丰富、补充与发展。以下为实践小组根据调查问卷及采访内容总结出的6点建议:
1、宣传蒙城庄子祠、涡阳老子庙蕴藏的深厚文化。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软实力,为中华民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才能造就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文化力量。
2、让更多人体会到中华民族的美丽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与使命感、责任感。感受中华民族的美丽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促进国家民族认同、凝聚人心、激发民族意志,可扭转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有助於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3、坚定青少年心中信念,勇于实现中华伟大复兴梦青少年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他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4、打磨老庄文化珍珠项链。以历史考证及文献依据,结合民间传说,推出完整的“老庄之路”文旅系列平台。
5、启动“城市联合申遗”互动模式,以老庄足迹及老庄文化彰显地的城市为基础,推出老庄文化城市综合体,一城动,其它城市进行互动,加强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推动老庄文化发展,强化老庄文化建设。
6、把握机遇,向世界推荐老庄文化遗产的优势不可取代。举办相关传习活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和传承工作。
 
 
 
 
 
 
 
 
 
 
 
 
 
 
 
 
 
 
 
 
 
 
 
 
 
 
 
 
 
 
 
 
 
 
 
 
 
 
 
 
 
 
 
 
 
 
 
 
 
 
 
 
 
 
 
 
 
 
 
 
 
 
 
 
 
 
 
 
 
 
 
 
 
 
 
 
 
 
 
 
 
 
 
 
 
 
 
 
 
 
 
 
 
 
 
 
 
 
 
 
 
 
 
 
 
 
 
 
 
 
 
 
 
 
 
 
 
 
 
 
 
 
 
 
 
 
 
 
 
 
 
 
 
 
 
 
 
 
 
 
 
 
 
 
 
 
 
 
 
 
 
 
 
 
 
 
 
 
 
 
 
 
 
 
 
时间:2022-08-16 作者:邓雨欣,邢岁岁、姚玲、于雨晴、马园园、王倩影 来源:自创 关注:
  • 赴六安大别山革命纪念馆
  • 皖西位于大别山区,地处江淮之间,人杰地灵,将星璀璨,此次活动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意识到革命胜利的意义
  • 08-23
  • 做知"性"家长,筑起孩子安全防护墙
  • 时隔一年的师生交谈
  • 教育是为人生的,不仅仅是受教育者的人生,也是教育者的人生,在教育之中充实和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
  • 08-23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