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历史遗迹,传承红色精神”调研活动实践报告

        摘要:为响应“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主题,泰州学院“请党放心,我们在行动”团队开展了“追寻历史遗迹,传承红色精神”调研活动。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增加学生对家乡红色文化的认识,使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迹,传承红色精神。其中,“请党放心,我们在行动”苏州小分队于2022年7月29日在苏州革命博物馆开展了有关苏州红色文化的调研活动,并进行了文化宣讲。
        
关键词:红色精神;红色文化
1探寻红色文化
1.1红色文化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是在长期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特征是具有特色性和地域性,蕴含有当地丰富的精神文化及物质文化,具有较强的思想指导性和政治导向性,是传承优秀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与自觉的重要文化资源,对增强高校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1]
1.2苏州革命博物馆
        苏州革命博物馆于1993年建成开馆,2012年提升改造。目前,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主体建筑7000平方米,展出区面积4000平方米。[2]
        博物馆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三个展厅。展出苏州地区革命斗争史的资料、图片和革命文物共七百余件,其中以新四军在苏州地区的活动史实为重点。

1.3调研纪实
        苏州革命博物馆的大型多媒体半景画演示项目“阳澄烽火”令人印象深刻。据介绍,“阳澄烽火”借助声、光、电等多种演示手段与1000平方米的巨型油画、500平方米的场景模型完美结合,细致还原了抗战时期阳澄湖地区的“洋沟渗战斗”。
        调研过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展厅是三个展厅中给我们触动最大的。展品是根据有关的历史事件所发生的时间线排列的。一路走过去,我们仿佛就置身于那段伟大而又残酷的时代,那段无数革命先烈们用自己的方式奋不顾身地为祖国的未来奔走奋斗的时代。
        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展厅不久,在讲述着民主革命的序幕部分,一块写着“日本租界”四个大字的石碑便刺入眼帘。据讲解员介绍:“碑长170厘米,宽36厘米,厚13厘米,为石质。正反面皆写有“日本租界”,侧面分别写有“大清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上浣”和“苏州洋务局立”。”并且,石碑旁边的玻璃展柜里面就存放着一张“日本租界地图”。这些文物都是近代中国遭受列强入侵、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也是近代苏州人民被压迫、被剥削的象征,他们的存在时时刻刻地警醒着我们“勿忘国耻”。
        一路向前,我们还看到了陈叔璇烈士临刑前的照片、从刘飞同志身体里取出的子弹、秦洪生烈士的入党志愿书、“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案件审讯录……通过这些文物中,我了解到了许多未曾听闻的苏州革命故事。陈叔璇烈士回苏州检查工作准备返沪时在班船上被捕,受尽酷刑,始终不发一言,被绑赴君山刑场从容就义; 新四军6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的名义“西撤”时,在一次与敌人抢占山头的战斗中,身为政治部主任的刘飞同志带头冲锋,不幸左胸中弹,身负重伤,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刘飞同志带着这颗离心脏仅1公分的子弹为人民的幸福奋斗45年之久,直到去世后才将这颗子弹头取出;救国会七君子被国民党当局以“危害民国罪”逮捕后,在苏州江苏高等法院中,面对各种审讯,从容不迫,同反动当局唇枪舌战、开展斗争……这些故事不仅仅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的家乡——苏州,也让我们更加近距离地体会到党和人民军队的不懈奋斗和坚韧顽强。

2调研心得
2.1调研感悟

        通过本次的调研活动,我进一步感受到了革命英雄们的伟大,也更加了解苏州的红色文化,进一步体会到红色精神的内涵。
        结束本次的调研活动,我又一次进一步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这句话背后所蕴含地残酷以及沉重。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辈的付出,我们才不用忍受饥饿、不用颠沛流离、不用忍受外族凌辱。
        红色精神是无数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艰苦奋斗出来的,需要一辈辈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传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不竭的精神动力。

2.2 探索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记忆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从本次调研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 , 我们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才能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做出贡献。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未来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力量,学生对待文化的态度,将会对我国未来文化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据研究显示,红色精神是一系列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的高度概括和凝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紧密结合的产物,内涵十分丰富,对文化自信培育具有重要的价值。[3]学生作为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应该重视对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的了解,我们的创造活动应该在坚定红色精神的基础上进行。
        然而,如今一部分青年人不再重视过去的历史,甚至忘却民族记忆。根据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姗姗教授在2022年4月13日~16日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法对青年群体的红色记忆资源认知和使用偏好进行的调查显示,仅36.33%的青年认为对红色记忆资源“比较了解”,并且只有42.44%的青年认为自己对红色记忆资源“感兴趣。[4]因此,我们应该更重视当代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探索,使他们更加了解红色文化,帮助红色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2.3探索红色文化的途径
        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涵育价值,需要注重宣传教育,拓展和丰富宣传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与价值。[1]
2.3.1探索地方红色文化资源
        在我看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学生最容易接近和探索红色文化资源之一。
为了探索红色文化,学校可以挖掘当地的红色事迹和红色英雄,利用好当地的红色革命遗址、博物馆等,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红色革命精神,对红色文化进行再认识,从中汲取红色精神的力量。
        在学校挖掘当地的红色事迹和红色英雄的同时,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空闲时间探索学校当地以及学生家乡的红色革命遗址、博物馆等,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并且清晰地了解红色文化,浸润于红色精神之中。
        此外,学校也可以利用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上对所挖掘到的当地的红色事迹和红色英雄以及开展的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进行宣传,并且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相互交流自己所了解到的红色文化以及自己所认识到的红色精神的内涵,使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到各个地方的红色文化,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到红色精神的核心要义。

2.3.2探索以书本、影视等形式存在的红色文化资源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以书本、影视等形式存在的红色文化资源也更加容易被人们所获得。
        然而,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虽然丰富,大部分却缺少系统化,甚至由于有些书本和影视对部分红色事迹进行过分的“艺术加工”,导致有些内容真真假假,干扰人们对正确历史事件的认识,增加人们通过网络了解红色文化的难度。因此,社会各界应该增强对增加红色文化资源系统化、精确化的重视。与此同时,实现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共享、共建、共传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接触到红色文化资源,了解红色精神。
        在帮助学生能够更容易通过网络了解红色文化的同时,学校也可以把红色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红色文化,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鼓励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用心体会红色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小霞.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育人功能的路径探索——评《红色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领导科学.2022年.08期
[2]信息科技.档案及博物馆.经济与管理科学.旅游[J].世纪风采.2020年.05期
[3]胡文清.陕西红色精神视角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21年
[4]李姗姗,杨不为.面向文教合作的红色记忆资源建构与开发[J/OL].山西档案.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4.1162.g2.20220715.1126.002.html

 

时间:2022-08-16 作者:张文慧 来源:泰州学院“请党放心,我们在行动”团队 关注:
  • 赴六安大别山革命纪念馆
  • 皖西位于大别山区,地处江淮之间,人杰地灵,将星璀璨,此次活动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意识到革命胜利的意义
  • 08-23
  • 做知"性"家长,筑起孩子安全防护墙
  • 时隔一年的师生交谈
  • 教育是为人生的,不仅仅是受教育者的人生,也是教育者的人生,在教育之中充实和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
  • 08-23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