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之参观瞿秋白纪念馆
     2022年是二十大的开局之年,在这个时间节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既体现了党的十九大以后历次集中教育重视理论武装、全面精神洗礼、树牢宗旨意识、突出自我审视的主要特征,又彰显了重大节点、重大主题、重要任务的鲜明指向。今天的这次专题党课,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重温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光辉历程,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真正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所以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优良传统,机电工程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决定前往常州市瞿秋白纪念馆进行一次参观借用革命先烈的事迹来了解革命时期的党史。
     在6月25日这一天的下午,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常州市瞿秋白纪念馆,在这里实践团见到了前几天通过电话预约的讲解人员。之后,讲解人员首先带领实践团参观了瞿秋白先生儿时的故居,并且为实践团成员讲了一些关于瞿秋白先生儿时的事情,其中有一件事引起实践团成员的深思,即:瞿秋白先生在他上了小学高年级后,一些乞丐看到他就不停地叫他“少爷”、“少爷”,每到这时,瞿秋白一面将母亲平时给他的零用钱掏出放到乞丐手上,一面对乞丐说到:“你们就不要喊我‘少爷’、‘少爷’”了。之所以这段故事引人深思,是因为瞿秋白先生在小小年纪的情况下就心里装着穷苦人,这也为后来瞿秋白投身伟大革命事业有了一个前提。然后,讲解人员带领实践团参观了瞿秋白先生成年后事迹记录的地方,那里详细讲了瞿秋白先生写的每一本书以及瞿秋白先生所经历的磨难与痛苦,当然,还有瞿秋白先生与家人在一起时的美好。当然,实践团成员与讲解人员商量过后决定在这里逗留一下看一看瞿秋白先生的书籍,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瞿秋白先生的个性与经历。在此过程中实践团成员看到了刊登在《申报自由谈》上的那篇《儿时》,觉得十分之好,这是其中一段:生命没有寄托的人,青年时代和“儿时”对他格外宝贵。这种浪漫谛克的回忆其实并不是发见了“儿时”的真正了不得,而是感觉到“中年”以后的衰退。本来,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但是,假使他的生命溶化在大众的里面,假使他天天在为这世界干些什么,那末,他总在生长,虽然衰老病死仍旧是逃避不了,然而他的事业——大众的事业是不死的,他会领略到“永久的青年”。而“浮生如梦”的人,从这世界里拿去的很多,而给这世界的却很少,——他总有一天会觉得疲乏的死亡:他连拿都没有力量了。衰老和无能的悲哀,像铅一样的沉重,压在他的心头。青春是多么短呵!通读这一段,实践团成员觉得瞿秋白先生对新生革命事业的肯定与信任,也表达了瞿秋白先生在那段时期中坚守与努力。这是值得实践团成员去学习,每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上感到困难时,想一想瞿秋白先生的这一篇文章,再去想一想瞿秋白先生所处那个时期,我们就会觉得眼前的困难也不过如此吧。在看完瞿秋白先生的书籍后,时间也就快到了,在最后一点时间中,实践团成员再一次回到建有瞿秋白先生雕塑的大堂,在此仰慕了一番先生。之后便在咨询台处填完表后离开了瞿秋白纪念馆。经过3个小时的参观,实践团成员了解关于瞿秋白先生的人生事迹。
       在这次参观中,实践团在通过了解瞿秋白先生的人生知道了几十年前那个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虽然大部分时间活于磨难中,但仍心怀理想为新中国而努力的党史。同时,在这次参观中,实践团成员也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同时,此次参观也让实践团成员明白了一个道理: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富,则国富;青年自由,则国自由。所以,实践团领悟到了不仅是作为青年学子的团员,还是将要入党的预备役,亦或是无政治背景的群众,各级党组织及人员都应不断创新形式载体,让承载和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红色资源火起来、红色人物亮起来、红色基因传下来,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学思践悟中接受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精神洗礼,不断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激励全党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时间:2022-08-15 作者:孟张杭 来源:关注:
  • 赴六安大别山革命纪念馆
  • 皖西位于大别山区,地处江淮之间,人杰地灵,将星璀璨,此次活动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意识到革命胜利的意义
  • 08-23
  • 做知"性"家长,筑起孩子安全防护墙
  • 时隔一年的师生交谈
  • 教育是为人生的,不仅仅是受教育者的人生,也是教育者的人生,在教育之中充实和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
  • 08-23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