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城记忆,红色一心向党

为了追溯红色记忆、讲好红色故事,2021年7月16日,苏州大学“红色心向党”实践队前往武汉武昌起义博物馆沉浸式学习党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增强青年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来到武汉这座城市,团队前往武汉武昌起义博物馆,首先参观了武昌红楼,这里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的重要史迹,以感受革命圣地的庄严雄阔,团队成员们决定从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点开始,一步步的通过文物参观跻身于那个时代背景中。
然后映入眼中的是诸多伟人题写的“振兴中华,民国之门”,从行笔转折间凸显着苍劲有力,从这些书法中团队感受到了正气的渲染,团队在指导员的讲解中从时代背景和事态发展程度出发,回顾革命党人做出的那些重大抉择和不会动摇的革命决心,这些汇聚成了武昌起义的复兴之光。
工作人员许可后,团队成员通过革命前后的变化为游客讲解了辛亥革命的意义和作用。先是妇女们必须缠足的陋习被废弃,国人不再崇尚洋烟,清朝的黄包车也被有轨电车所取代。队员进一步说到,这是因为辛亥革命传播的民主共和理念,这些都是结束封建制度的社会具体例证体现,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上的解放。
似乎为了肯定团员的工作,工作人员补充了一首诗,时报1912年的新陈代谢写道: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这是人民生活的新陈代谢,也是精神思想上的新陈代谢。
展馆一侧是孙中山先生的原音录制,从中他对中国当时贫弱的状况感到十分的担心,更多的是应该行动起来的必要性。团员们听着他焦急但鼓舞人的声音,为他的号召所动,不禁想到那种时代背景下还有如此精神面貌的人敢于挺身而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后代的榜样。
在参观途中,队员见到了不少稚嫩的脸庞,他们是来自长江中学的暑期研学团队,在带队老师的讲解之下,深深地沉浸于属于这片土地的过往的记忆之中。看着同学们投入的模样,队员询问为什么学校会组织参观。他们说:“因为红色的历史需要铭记,虽然我们是和平年代,但是那种精神是我们需要的”。此刻,团队深刻地认识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矗立在此的目的,红色的责任需要传承,在现在,是队员们与少先队员在纪念馆共同见证这场历史上意义重大的革命,相信有着这样遍布全国的传承纽带,时代的交接棒将一次又一次地传递下去。百年前矗立于此的红楼在血雨中见证了中国一次伟大的自我革命,而百年后的今天,它仍矗立在这,沐浴于炽热的骄阳中,再一次见证中国奇迹般的崛起之路。
 从这次社会实践中,团队挖掘红色故事,传递红色基因,在学习党史的基础上,培养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党靠齐的品质,养成时代责任意识。

 
时间:2022-08-15 作者:李旭康 来源:团队成员编写 关注:
  • 赴六安大别山革命纪念馆
  • 皖西位于大别山区,地处江淮之间,人杰地灵,将星璀璨,此次活动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意识到革命胜利的意义
  • 08-23
  • 做知"性"家长,筑起孩子安全防护墙
  • 时隔一年的师生交谈
  • 教育是为人生的,不仅仅是受教育者的人生,也是教育者的人生,在教育之中充实和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
  • 08-23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