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题:垃圾分类新理念,青春合力助环保

【重点实践团队风采展】
“垃圾分类‘六化’模式”调研实践团
为响应2022年全国“两会”对垃圾分类工作提出的“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的最新要求,7月1日起,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组建“垃圾分类‘六化’模式”调研实践团,发动280生科学子,亲身参与家乡垃圾分类实践。实践脚步遍及江苏、江西、河南、山东10个省份60余个地区。

实践团成员出发前合影
自主学习知识,明晓分类成效。7月1日-7月10日,实践团成员学习《江苏沛县:垃圾分好类 “五废”变“无废”》、《垃圾分类小常识》等相关政策与视频,了解沛县垃圾分类“六化”模式具体内容和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同时制作垃圾分类宣传页,为后续实践打下基础。通过学习,团队成员更加全面地了解垃圾的成分属性分类,如何利用环境产生有利影响以及现有的处理方式等,也深深地领悟了垃圾分类对环境的重要性。

 

实践团成员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实践团成员制作的垃圾分类宣传海报
宣讲分类方案,推广“六化”模式。7月11日起,实践团成员运用多种形式在家乡开展垃圾分类减量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宣讲范围包括社区住户、社区文明实践站、社区广场等多个地点,面向各年龄段人群科普宣讲,提升群众对垃圾分类的整体认知力。

江苏省苏州市和连云港市,实践团成员分别在社区和教室内给小朋友们讲解垃圾分类有关知识,引导其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在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新城花苑小区,志愿者们开展了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将垃圾分类的知识打印出来,并为住户讲解,知于理而致于行,通过亲身实践筑牢所学的同时,也提高了小区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整体认知力,用行动为垃圾分类的工作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积极投身实践,培育绿色风尚。实践团成员将垃圾分类的实践落到实处,在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深入到街道、社区垃圾分类点,与环保工人交流实践,帮助社区成员正确垃圾分类,积极投身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带领家乡群众共同培育绿色文化风尚,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实践团成员在江苏沛县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团队成员在小区的显眼位置张贴了一些宣传海报供大家参考学习,以便大家有机会了解到更多相关的基础知识。此外,团队成员在小区门口站岗,准备了不同类别的小型垃圾桶以及相关的宣传资料,在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的同时为路过的居民普及相关的知识,以便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进行。

江苏省盐城市、江苏省常州市等地,团队成员驻守在社区垃圾暂存点,提醒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并提供正确的分类引导,确保社区环境的干净卫生。徐州市实践团成员王怡萱总结:“推广垃圾分类的学习成果,提高人们对垃圾分类的意识,逐步实现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双赢,是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努力的方向。”

总结
本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深入学习沛县垃圾分类“六化”模式,将其思路与做法推广至所在家乡及周边地区,为沛县之外其他地区的垃圾分类治理提供参考。团队成员通过真切的学习感受到垃圾分类的益处与重要性,通过切实的行动助力家乡垃圾分类,保护绿色环境,担当起一名生科学子的社会责任。
 
时间:2022-08-14 作者:马晨、张筠若、窦若齐 来源:江苏师范大学 关注:
  • 赴六安大别山革命纪念馆
  • 皖西位于大别山区,地处江淮之间,人杰地灵,将星璀璨,此次活动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意识到革命胜利的意义
  • 08-23
  • 做知"性"家长,筑起孩子安全防护墙
  • 时隔一年的师生交谈
  • 教育是为人生的,不仅仅是受教育者的人生,也是教育者的人生,在教育之中充实和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
  • 08-23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