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学子赴启东开展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一小步,社会文明一大步。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环保江苏,邮你邮我”小队10名同学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组合形式,于暑期奔赴南通启东开展以“垃圾分类·青春助力”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分类之苗,落地成林自2019年7月上海市身先士卒,通过立法约束“垃圾分类”起,垃圾分类迅速走入群众视野,成为热议话题。小分队成员商讨后,决定从上海、南京等地垃圾分类实施状况入手。基于前期调研成果,分队将启东作为实践地点,深入调研启东垃圾分类现状。
“本次实践可以以碧桂园社区为基点,就‘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居民是否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等问题展开街采,针对采访中所呈现的问题,调整垃圾分类宣传方案;其次,采访启东市垃圾回收处理公司,了解当地垃圾分类的政策及实行情况;最后规划接下来的活动安排。”实践团队长季奕伶建议道。
图为实践团开营仪式合影
加大宣传教育,调动居民积极性“环保江苏,邮你邮我”实践小分队联合南城区志愿者服务站在江海志愿平台发布“垃圾分类,我代言”志愿活动,于启东碧桂园开展“垃圾分类·青春助力”主题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六月下旬,实践团首先来到碧桂园便民服务中心。在小分队成员刘璐的采访下,碧桂园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了垃圾分类的具体措施。以独具匠心的“积分制”形式让居民将可回收垃圾统一丢入垃圾回收站获得积分,再用积分去超市换取日常用品,在有效调动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积极性的同时在政策上真正的做到了便民性。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社区工作人员
“今天是我第一次深入了解垃圾分类,发现垃圾分类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真的是好处颇多。”小分队成员陈科齐在了解以后不禁感慨道。
接着小队成员分工合作,在社区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调研活动,在与居民进行良性互动的同时,引导社区居民掌握生活垃圾分类的常识和方法,能够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这里的居民平时工作很忙,与社区交流的相对而言较少,多亏了志愿者们每周的问卷反馈,才让居民们的诉求即时的传递给我们,现在你们大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更多手段,让居民们的反馈方式多样化,全面化,非常欢迎你们这些大学生积极参与!”碧桂园相关负责人向志愿者们道谢。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当地居民
开展科普实践讲座,引领学生垃圾分类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7月中旬,实践团邀请了南苑小学的同学们参加“垃圾分类”主题讲座,以PPT授课为主,答疑解惑和游戏互动相辅相成,在知识问答的环节,小朋友们积极踊跃举手发言。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垃圾分类宣讲
“哇,原来垃圾分类有这么大的用处啊。”一位小学生忍不住感叹道。
整个过程欢声笑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对青少年做了进一步教育、引导和保护,为青少年心中播撒了进行垃圾分类的美好种子。
图为实践团成员分发宣传纸
随后,实践小分队的成员通过分工合作,拍摄垃圾分类宣传片相关镜头,有益于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不断扩大示范点建设的示范和拉动效应,在全社会推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实践团成员为学生答疑解惑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通过此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垃圾分类的推进,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带动社会百姓共同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将垃圾分类工作真正融进千家万户。希望我们每个人能付诸实践形成合力,推动去往青山绿水的四色大道!
(通讯员:朱婷伊 季奕伶 陈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