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食盐豆子的调研报告

一、盐豆子的起源
盐豆是最早的豆酱,发源于楚汉相争期间,因粮食短缺,楚军将黄豆煮熟加盐当菜吃,有一次黄豆刚煮好,汉军杀至,士兵们只好将黄豆装进莆包藏在粮草车里。逃离汉军的追击后,打开莆包发现长满白丝,还有怪味,有的士兵不放弃,在豆中加入盐和辣椒,吃下后发现异常好吃,于是大家纷纷效仿。后来项羽战败了,汉军缴获了很多战利品,其中就包括这种豆子。刘邦大笑道:“项羽虽称西楚霸王勇猛善战,不过小菜一碟,大丈夫当食之。”说完, 吃了一大口盐豆子。不久之后,这道菜传到了民间,就成了徐州老百姓的必备小菜。百姓为了表示对西楚霸王项羽的尊敬,把这道菜名字改成了“盐豆子”。
二、盐豆子的制作方法
盐豆子的制作非常讲究,且制作工艺精细。通常在冬天来临之际,采用优质黄豆,经清洗浸泡、煮制成熟、发酵培菌、加料拌味、晾晒至干、密封储存等工序制成,整个过程大约10天的时间。其具体制法如下:先将清洗干净的黄豆浸泡18个小时,然后入水锅中煮至熟透,捞起来沥干水分。趁热把黄豆放到干净的食品袋里,外裹一层稻草或薄棉被捆牢,然后在太阳能够晒到的地上挖一个50厘米到80厘米深的土坑,用麦秸垫衬好,然后把装入熟豆的大蒲包放入坑里,上面用麦秸盖平,最后培土。另一种办法是,将大蒲包立即放入灶房柴草内,温度保持在20摄氏度到30摄氏度之间,不宜过低或过高。上面提到的这两种方法,只需要三天或四天就可以将豆捂好,此时就会看到熟豆上长出一种白而带绿的黏丝菌毛。这一过程在徐州被称之为“捂豆”。把出包的十斤黄豆倒入盆中摊开,在热水中融化四两精盐,浇淋在黄豆上,随即撒上一两花椒粉、一两八角粉、一两辣椒粉或七两辣椒酱,旧时农家是用拐磨将干红辣椒配上水磨成辣椒酱;但现在,城里人则直接到加工椒酱的地方用机器加工好辣椒酱、三两细姜丝、三两葱花,好多人喜欢再配上适量的鲜红萝卜片。将以上各种调料加入后,用筷子反复搅拌均匀,如果喜欢吃辣,就可以多放点辣椒粉;如果喜欢吃麻,就多放一些花椒面,搅拌好后就可以吃了,质地脆嫩,味道咸鲜香辣,色泽黑红,叫做“鲜盐豆”,是佐餐下酒的开胃小菜。如果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晾晒四到五天,把它晒干之后再吃,就叫做“干盐豆”,如果想让它储存的时间长一些,可以把盐豆放进消过毒的坛子里储存。开坛食用的时候,淋点香油或花椒油,徐州人往往喜欢拌点蒜苔末,再用当地人们爱吃的面食煎饼或烙馍卷食,更是别具风味。
三、调研过程及分析
本次采取的调研方法是走访调查,调查地点为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及邳州市车夫山镇,共调查了36人。本次调研经过了准备、调研、整合分析三个阶段。
图 切萝卜准备拌盐豆
(一)准备阶段                                                                                     
1.充分了解盐豆子
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家中长辈等了解盐豆子的历史来源、制作方法和发酵原理、食用方法,自己动手参与盐豆子的制作过程。
2.准备随机采访的问题
(1)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吃过吗?(同时展示盐豆子的照片)
(2)喜欢吃盐豆子吗?
(3)能说说盐豆子的制作过程及其中原理吗?
(4)知道盐豆子的历史来源吗?
(二)调研阶段
在路边、广场等人多的地方进行随机采访,采访对象的年龄为6-80岁,询
问准备的问题并及时记录。

图 进行采访
(三)整合分析
通过采访发现,每个人都知道盐豆子而且食用过,说明盐豆子作为徐州的传统美食还是被大家喜爱的。当问到盐豆子的制作方法时,90%的人都能说出大概的制作过程,只有小朋友不太知道。因为每年都腌制盐豆子,一些年纪较大的女性能够很清晰地描述每一步以及注意事项。谈到盐豆子的制作原理,大多数人都会提到发酵,但是含糊其辞。说明因为盐豆子太常见,平时生活中,很少有人注意到其中的科学原理。这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对于盐豆子的历史来源,大多数人表示不知道,只是猜测历史悠久;只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提到是因为古时候战乱,经常发生饥荒才古人才发明的方法。说明盐豆子实实在在的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以至于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它的历史来源及悠久程度。
四、传承盐豆子的意义及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智慧
盐豆子历史悠久,继续传承是对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古法制作常常用在家庭中。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盐豆子的制作方法也有改进,甚至出现工业化,变得更加科学卫生。
爷爷奶奶那一辈的人说,他们小时候没好东西吃,天天吃盐豆子,觉得吃腻了,不是什么好东西,到了我们这一辈,反而变成传统美食,大家争着吃。其实我们吃盐豆子,何尝不是传承一种精神呢?我们的先辈物质匮乏,吃着盐豆子奋力建设家乡,正是这种祖辈传承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中国的强大也离不开这种精神。中国完成的每一次重大任务、取得的每一个傲人成绩、创造的每一个伟大奇迹,都离不开亿万劳动者的汗水。
这也是给我们青年一代的启示,习总书记曾指出:“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永远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我们的人生画卷才刚刚展开,需要我们用吃苦耐劳的精神去描绘属于我们自己的传奇。我们将永远铭记一颗颗豆子中蕴藏的精神与智慧,把吃苦精神贯彻实际!
时间:2022-08-08 作者:王晓瑞 王新瑶 来源:社会实践活动 关注:
  • 赴六安大别山革命纪念馆
  • 皖西位于大别山区,地处江淮之间,人杰地灵,将星璀璨,此次活动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意识到革命胜利的意义
  • 08-23
  • 做知"性"家长,筑起孩子安全防护墙
  • 时隔一年的师生交谈
  • 教育是为人生的,不仅仅是受教育者的人生,也是教育者的人生,在教育之中充实和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
  • 08-23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