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生依托线上线下双重渠道,研究养老差异
多彩大学生网南京8月6日电(通讯员 邵雨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经超过2.6亿人,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预计在“十四五”期间,我国老龄人口将突破3亿人,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重点关注问题。
6月25日,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聚焦三个背景差异,研究两个养老差异”国情专项调研队伍线上发布调查问卷。6月28日,团队被分成三人为一组的两支小队分别于江苏句容华阳街道和江苏盱眙县盱城街道“老者照护之家”进行线下采访。截止7月15日,共收集到120份调查问卷,采访到四位老人。此后,团队多次召开线上会议,共同整理、归纳、分析数据。此次活动,该团队依托线上调研,线下采访两条渠道关注城乡差异、经济差异、文化差异下,老人们所选择和被选择的养老方式和养老生活的不同。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家庭人口,家庭总收入,户籍,老人受教育程度,老人现在所选择的养老方式是否自愿等等。
6月28日下午三点前,两支队伍分别抵达目的地。线下采访活动开始时间由各个小队队长自行决定。在采访活动过程中,两支队伍都遇到了一些阻碍,有些居住在养老院的老人虽然乐意接受采访但语言不通导致采访不能正常进行,有些老人或许因不了解我们的初衷想法而拒绝接受采访,但队员们也遇到了很多热情的爷爷奶奶,会与队员们分享自己种的甜瓜,给队员们带路等等,大大鼓舞了因初次采访而感到紧张的队员们。第一支小队的三名队员们在调研地附近遇到了外出正准备回家的刘奶奶,当队员提出能否采访她时,好客善良的刘奶奶欣然同意,并邀请队员们到她的家里。经过半小时的简单交谈,队员们完美地在院子内结束了采访。通过采访,队员们了解到:刘奶奶一直和儿子一家住在一起,家庭总收入在10万至20万之间,本人文化程度不高,因为经济压力加上农村人常年劳碌的习惯闲不住所以还在打些零工。同时,加上儿子,儿媳都在工作比较忙,所以日常也会帮忙照顾孙女,刘奶奶说,她有子女陪伴着,周围也住着与自己交好的其他爷爷奶奶,已经很满意现在的生活,也会一直待在农村度过晚年。刘奶奶的日常也正是大多数农村老人的生活方式。
经过总结分析线上问卷调查结果,数据显示一半以上的老人不参与工作,正常退休,在仍工作的老人中,近43%是自己闲不住,24.17%是受整体家庭经济压力所迫。根据调查数据,大致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家中老人养老方式和家中老人喜欢的养老方式基本一致,数据显示多数老人都是与子女住在一起或者选择居住在农村,可见家中老人对于现在的养老方式是基本满意的,与此同时,老人心中的养老方式排名最后一名是居住在养老院,即使,当养老院能满足老人大部分需求时,超过一半的老人仍然选择不去养老院。在这120份问卷中,农村户口占据63%左右,在这76份农村户口的问卷中,家中老人喜欢的养老方式为居住在养老院的仅有三份,其一,农村人有很强的家庭观念,希望一家人在一起生活,故对于居住在养老院相对抵触的,再者,结合问卷数据中老人选择工作的原因,呈现出家庭条件较好的老人大多数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故而不愿选择养老院,而家庭条件一般或者较差的家庭,老人则仍参与社会工作,或者在家照看子女孩童减轻家庭压力。对于选择在养老院生活的人中,研究发现60%以上的都是自愿居住在养老院,而被迫居住在养老院的近九成老人是农村户口。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农村的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大城市,并选择在大城市安家落户,其中一部分人希望和父母在一起,想将父母接到城市里一起生活,但由于城市高楼大厦,电子设备太多,多数老人无法习惯,他们在这里缺少可以闲聊的朋友,也没有自己的小菜园可以消磨时间,呈现一种茫然不知所措,子女在了解和父母商量过后,尊重他们的意愿,有自理能力的回到农村,生活不便的便选择一个合适的养老院居住;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家中原因与父母代沟文化不同,无法接受一些小地方的陋习故而与父母分居。以前的农村空巢老人,是因为子女在外打拼而不得不,现在的空巢老人,大多数是自己适应不了大城市的快节奏,更怀念在农村有一方自己的小天地,在小菜园里种种喜欢的蔬菜,周围有一起生活许久的邻居朋友。无论怎样选择养老方式,老人们自己的意愿最为重要。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的队员们提前接触到养老这个问题,在整理分析数据时,每位队员都有所感悟。每个人都逃不开养老这个问题,尤其是在强调“孝道”和尊重老人的中国,养老问题重中之重,但是,在中国,更多老人喜欢的养老方式和养老生活是与子女在一起或回到农村老家养老或社区养老,中国除了重视推广养老院养老和提高养老院水平以外,更应该完善农村和社区养老服务,让老人们在选择自己喜欢的养老方式和过自己喜欢的养老生活的同时,也能安稳养老,幸福养老。如提供乡镇卫生院医生为老人上门服务,普及老人体检服务等等,在尊重老人养老意愿同时为老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之中,队员们会更加关注养老这一问题,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提供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通讯员:邵雨晴
2022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