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学子在法治实践的广阔天地中勇担时代使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紧密结合法学学科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组织开展“法治中国青春行”社会实践专项活动。暑假期间,40余支队伍赴湖北武汉、甘肃兰州、河南安阳、广东深圳、山西吕梁等地开展为期两个月的社会实践,深入基层一线、推广全民阅读、探寻红色记忆,在实践中积累法治经验,展现法科学子青春风采。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将“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发展战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基于此背景, 文化兴‘隆’队”团队成员于8月8日至8月11日去到南宁市隆安县,走进隆安县图书馆,通过实地调研、深入访谈等形式,了解当地图书馆具体建设状况,探讨图书馆推进文化振兴的可行性方案。
初见:了解图书馆隆安县图书馆作为当地重要的文化阵地,其内部布局合理且功能丰富。二楼为阅览区,涵盖了借阅室、报刊阅读区、红色读物阅读区、儿童读物阅读区和电子阅览室。步入各个区域,映入眼帘的是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各类书籍,无论是文学名著、科普读物,还是报刊杂志,都能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摆放整齐且干净的桌椅,为读者营造了舒适的阅读环境,宽敞明亮的空间更是让人心情愉悦,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海洋,尽情遨游。
图书馆三楼则设有绘本阅读室、科普教室、书法教室等功能室。这些功能室配备了不同的教学设备,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提供了硬件支持。绘本阅读室色彩斑斓的装饰和丰富多样的绘本,能吸引孩子们沉浸在有趣的故事世界中;科普教室里专业的实验器材和展示设备,为科学知识的传播搭建了平台;书法教室里笔墨纸砚一应俱全,散发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等待着书法爱好者们挥毫泼墨。

图为隆安县图书馆红色读物阅读区。方源 供图
深入:人物访谈团队有幸采访了隆安县图书馆黄馆长。在访谈中,团队成员了解到,近年来,图书馆一直致力于让书本走近千家万户,走进日常生活。黄馆长介绍,图书馆联合当地中学开展了“那”文化研学活动,引导学生走近自然,深切体会“那”文化的魅力。

图为隆安中学“那”文化研学活动。隆安县图书馆 供图
同时,图书馆致力于与多方联动,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提供借阅服务,力求满足不同阅读群体的阅读需求。在线上,图书馆与第三方合作,推出电子阅读平台,提供海量文学书籍,读者们在家便可以体验掌上图书阅读;在线下,图书馆在乡镇设立5个分馆,与十余家农村书屋合作设立流动图书馆,根据不同人群的阅读需要在养老院、少儿托管班等场所设立个性化阅读点。
除了提供书籍阅读外,图书馆还利用周末、节假日,邀请退休教师、志愿者针对不同人群开设阅读培养、科学普及、健康指导、家庭教育等课程,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图为绘本阅读周末公开课。韦桂香 供图
黄馆长分享的种种实践,实则是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交织的生动缩影——“那”文化研学活动既守护了地方文脉,也为文旅融合注入活力;“线上+线下”的借阅服务在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同时,间接降低了知识获取成本,为区域发展储备人力资本;定制化课程则通过提升居民素养,为经济社会进步培育潜在动力。这些探索既让我们看到文化赋能经济的可能性,也在资源调配、可持续运营等方面,折射出二者协同发展中存在的现实挑战,值得深入探究。

图为黄馆长向实践队员介绍电子阅读平台。韦桂香 供图
感悟:经验借鉴与发展短板经济的繁荣让文化振兴更具活力,知识的支撑让经济发展更具底气。在面临资金不足、藏书资源更新慢、数字设备后期维护较困难等问题的背景下,隆安县图书馆将传统的图书借阅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倡导全民参与,探索多种形式,寓教于乐,为隆安县居民学习知识、追求进步搭建良好的平台,进一步推进了全民阅读向纵深发展。团队希望根据此次调研结果,进一步探索公共图书馆优化路径,以隆安县图书馆优秀建设成果为例,为基层图书馆未来发展提供建设性参考。(通讯员 王梦鑫 韦桂香 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