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广东艺术职业学院“罗畔青禾护苗”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入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罗湖社区就基层“暑期托管”服务痛点问题,开展为期一周的“百千万工程”社会实践活动。
(图1:实践团与社区学生大合照)
团队以“课程优化+服务赋能”为核心,通过问卷调研、课堂观察、家长访谈、志愿者行动等方式,剖析社区暑期班教学实施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为今后持续开展类似活动提供经验借鉴。活动惠及学生30名(年龄分布在7-15岁),家庭30余户,形成调研报告1份、优化方案1套,相关成果获社区高度认可。
(图2:学生在课堂认真上课)
清晨的阳光透过百年古榕的枝叶,洒在罗湖社区暑期教室的长廊上。志愿者在桌旁辅导小学生,笑声在教室中飞扬。这一幕,正是南海区暑期托管服务试点的缩影。作为狮山镇首批试点社区,罗湖社区整合了高校的教育资源与社区的场地资源,形成了“1+1>2”的教学模式,为孩子提供更为优质的暑期托管服务,也为双职工家庭带去更多温暖。然而,课程同质化、师资外流等问题层出不穷。为此,罗畔青禾护苗实践团带来了多元化的课堂和专业的教学模式。
(图3:志愿者在桌旁辅导小学生)
课程设计是本次调研的重中之重。团队基于南海区“基础托管+素质教育”教育现状,创新推出三类课程:文化艺术课(绘画、唱歌、舞蹈)、实践探究课(刷牙小知识、垃圾分类督导员体验)、素质拓展课(书法教学、武术培训、安全教育)。在暑期班的绘画课程中,志愿者采用“主题创作+自由发挥”的教学模式,先确定一个主题,如“我的家乡”,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发挥想象进行创作,然后让孩子自由创作自己喜欢的作品。这种教学模式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使孩子们开拓创新,发散思维。一位孩子的家长表示,孩子以前对绘画不感兴趣,参加暑期班后,每天都主动画画,绘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图4:学生在上绘画课程)
针对师资短板问题,团队构建“三维支持网”:联合广东艺术职业学院各专业优秀学生,涵盖音乐、美术、舞蹈等多个领域,提供艺术课程支持;邀请退休军人开设“红色故事会”;律师妈妈开设“儿童普法剧场”的“专业赋能+本土智慧”模式,使服务满意度高达92%。
(图5:音乐课上音乐生带领学生唱歌)
7天很短,短到来不及教会所有知识;7天很长,长到足以让青年读懂中国乡村最真实的脉搏。这份带着泥土气息的实践报告,终将化作星火,照亮更多社区暑托班的提质之路。
(指导老师:江丽都、聂曼、杨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