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校园青春撞上乡土烟火,会迸发怎样的奇妙化学反应?6月29日 到 7月1日,安徽中医药大学“杏林乡音”实践团化身“青春剧团”,奔赴古井镇开启暑期“三下乡”之旅,把校园里的朝气与热忱,一股脑“搬”进乡土日常,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图为乡亲们热情观看实践团慰问演出,姚皓宇通讯员摄)
在古井镇小学,实践团玩起“艺术 + 急救”双buff。一边教孩子弹尤克里里,把音乐种子撒进童真;一边开急救小课堂,教如何应对紧急状况。孩子们乐开花,直喊“学会这些,遇到危险不怕啦”,稳稳接住青春剧团的“技能包”。文艺与知识的双重传递,不仅点亮了乡村孩子们的生活,更彰显了青年学子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图为实践团开展合唱、急救、戏曲多元课堂,姚皓宇通讯员摄)
7月1日,实践团走进皖北烈士陵园纪念馆。青年学子瞻仰纪念碑、重温入党誓词,一头扎进历史陈列“挖宝”——探寻革命先辈的热血故事,领悟理想信念的力量。这一趟,红色基因像种子在青春里扎根发芽 ,让青春与信仰双向奔赴。通过红色研学,青年学子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的决心。
(图为实践成员在皖北烈士陵园庄严宣誓,姚皓宇通讯员摄)
除了文艺和红色之旅,实践团变身乡村振兴“调研员”,扎进田间地头、产业基地。聚焦“千亿江淮粮仓”,研究智慧农业咋运作;探访中药材园,凭中医药专业给产业升级“开药方”。和返乡创业青年唠嗑,为乡村发展“把脉问诊”,把校园知识全“倒”进乡土实践,弄懂“乡村要啥,青春干啥”。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田野,青年学子用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真正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图为实践团成员深入乡亲间开展调研,姚皓宇通讯员摄)
“头回深入乡村,看到乡亲们笑成花,值了!”实践团成员张欣悦的话,说出大伙心声。安徽中医药大学这群“青春剧团”,用多元实践叩开乡村门,以红色精神筑牢青春魂,拿专业知识助力振兴梦,把“三下乡”活出“青春该有的模样”——鲜活、有料,带着满满乡土温度。这场青春与乡村的相遇,没有剧本却满是惊喜,正书写着新时代青年践行使命、服务乡村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