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梦润“童”心,携手同行启新篇
2025年6月29日,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微光‘童’行”志愿服务队深入赣州市大余县池江镇杨梅村,以“挺膺担当励青春,‘童’行筑梦绘新篇”为主题,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爱心捐赠暖人心,真情关怀伴成长
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张高亮近日赴大余县杨梅村调研慰问留守儿童。在杨梅村小学,张高亮为孩子们赠送农大定制文创用品,关切询问学习生活情况。他勉励孩子们勤奋学习、健康成长,“以知识为翅膀,将来成为建设家乡的栋梁”。孩子们以《感恩的心》表达感谢。他还看望了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微光‘童’行”志愿服务队师生,肯定其创新开展“教育帮扶+文化传承+安全守护”的实践模式。他鼓励青年学子发挥专业特长,服务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珍惜粮食我先行,争做节约小卫士
“知道‘粮’字为什么是‘米'加‘良'吗?”在杨梅村文明实践站,志愿者用一堂生动的汉字课,为孩子们讲解了粮食的珍贵。通过动画展示一粒米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孩子们看到农民插秧、除草、收割的辛劳,纷纷感叹:“原来米饭来得这么不容易!”互动环节中,当计算出一人一天浪费一粒米,全国一年就会损失上万吨粮食时,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课堂最后,孩子们在“节约”倡议书上认真签名,争做“光盘小标兵”。这堂别开生面的粮食课,让节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非遗文化在身边,匠心传承少年行
在开展的“美术欣赏脸谱”非遗传承课堂,通过文化解析与手工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小朋友们感受传统艺术魅力。课堂上,志愿者以“脸谱色彩寓意”为切入点,解析脸谱中红表忠义、白喻奸佞、黑示刚正的象征意义,并结合具体人物关羽讲解文化内涵。随后,志愿者示范脸谱勾线技法,指导儿童使用专业颜料绘制个性化脸谱,作品涵盖孙悟空、窦尔敦等经典角色。活动通过“文化讲解+手工实践”双轨模式,让非遗技艺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沉浸式体验,助力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安全教育护成长,筑牢生命防护墙
“珍爱生命,防止溺水”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中,志愿者通过情景模拟和互动问答,向孩子们传授基础自救知识。课堂上,志愿者通过情景模拟和趣味问答,将抽象的安全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技能。孩子们积极参与“自救互救”演练,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救生工具。真实案例的分享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安全意识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为童年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墙。
今天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教育+实践”双轨模式,助力小朋友们在粮食节约、安全防护与传统文化认知领域获得成长。活动以生活化教学提升儿童安全意识,以非遗体验深化文化认同,以互动实践培育节约美德。
供稿:江西农业大学 田一涵 陈婧宇 罗强
供图:江西农业大学 符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