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历史温度,凝奋进力量:广陵学子探寻张謇社会事业实践
7月2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扬海禹志謇业启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张謇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
团队成员踏入张謇纪念馆“社会事业篇”的展区,目光首先被南通教育发展的史料吸引。张謇深知“教育为实业之母”,倾尽全力兴办教育。从创办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到建立涵盖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等完备体系,再到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那些珍贵的老照片、校史资料,见证着他为启民智、育人才付出的心血。
(图为7月2日,“扬海禹志謇业启航”团队成员在参观张謇纪念馆,夏菲菲、郭珏供图。)
展厅里,南通慈善事业的发展脉络同样震撼人心。张謇秉持“父教育母实业”理念,在实业有所成后,大力投身慈善。育婴堂、养老院、残废院等慈善机构的创办,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天。他将慈善融入社会治理,让“兼济天下”不再是一句空话,这份人文关怀,穿越百年,仍触动着我们的心弦。
(图为7月2日,“扬海禹志謇业启航”团队成员在了解张謇创办的育婴堂、养老院、残废院等慈善机构,夏菲菲供图。)
南通城市建设与公益事业的内容,也为调研添上生动注脚。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的创立,公共体育场、图书馆等设施的兴建,让近代南通有了文化与活力的新载体。这些社会事业的布局,彰显着张謇打造“模范县”的宏大愿景,他以南通为试验田,探索社会全面进步的路径,试图构建一个物质与精神共荣的理想家园。
(图为7月2日,“扬海禹志謇业启航”团队成员在了解南通的社会事业布局,赵倩、郭珏供图。)
张謇在社会事业上的实践,是对“实业救国”理念的拓展与深化,他不满足于经济振兴,更追求社会全方位的进步,从教育启智到慈善兜底,从文化滋养到城市建设,编织出一幅社会事业协同发展的蓝图。以一人之力,撬动一方社会变革,他的担当、智慧与情怀,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财富。这份历史遗产启示我们,推动社会发展,需怀抱初心,重视民生与教育,以实干践行使命,让张謇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指引我们在社会建设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续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担当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