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影逐光,艺启振兴——湖北建院学子赴恩施塘里堂外开展艺术赋能暑期社会实践 夏日的乡间,因青春力量的注入而焕发新的光彩。8月24日起,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学院“绘影逐光艺术计划”师生团队走进恩施白果乡下村坝村“塘里堂外”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展为期十余天的“青春手绘·美丽乡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聚焦艺术手绘、美育课堂与环境微改造,结合光影艺术,通过社交平台全程记录传播,以艺术实践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可复制、可持续的乡村艺术赋能路径,为这片土地带来可见、可感、可延续的焕新变化。


(图为绘影逐光艺术计划团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环境微改造:角落焕新,艺术赋能乡村空间团队抵达“塘里堂外”后,与项目负责人深入交流,挖掘本地观音塘历史传说、古水系脉络与土家文化特色,确立“文化为核、艺术为表、实用为本”的创作原则,确保每一处改造既承载地方记忆,又具备现代审美与实用功能。


(图为团队与塘里堂外负责人共商)
在实践中,始终秉持“与村民共创造、为乡村添温度”的理念,坚持协作共绘、就地创变。将11节的小火车进行改造,每节车厢被赋予拟人化的表情:笑脸迎宾、害羞脸红、眨眼卖萌等,形象活泼亲切,迅速成为塘里的热门打卡点和亲子互动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拍照。

(图为绘制小火车表情包)
团队成员每日邀请村中孩童参与“小画笔·大天地”共创活动。在志愿者带领下,孩子们将具有恩施地方特色的西兰卡普纹样与动物、花卉、云朵等自然元素相融合,绘出兼具童趣与文化韵味的树桩彩绘,既保护树木,也为乡村注入艺术活力。

(图为与孩童共绘树桩)
此外,还与孩子们一同彩绘步道井盖,运用田园色彩和轻松语句,将原本不起眼的灰色井盖变为“脚下的风景”。

(图为与孩子们将井盖进行手绘“变身”)
孩子们纯真的期盼——“哥哥姐姐,明天你们还在吗”,成为每一天活动最温暖的尾声。

(图为志愿者与孩子们)
打造双影艺术空间:夜光绘星辰,点亮乡村夜以“把天上的星星摘落人间”为创意灵感,团队不畏乡间夜间蚊虫密集、光线不足等困难,运用荧光颜料在乡间小道旁精心手绘星辰图案。队员们打着手电照明,俯身勾勒、点涂,打造出一处昼夜双景的艺术空间——白日清新素雅,入夜后荧光渐亮,犹如星子坠落地面,与夜空繁星遥相呼应。
这条“星光小道”不仅照亮了村民夜间的脚步,更以梦幻般的光影对话,成为村庄新的情感纽带和打卡点。

(图为夜晚绘制星光小道过程)
尽管蚊虫扰人、视线朦胧,队员们仍坚持完成创作。作品完成后,迅速吸引了众多村民及游客驻足欣赏,孩子们嬉笑追逐光点,附近村民也感慨:“这条路真的亮了,心里也亮了。”

(图为夜晚“星光小道”整体效果)
主题墙绘创作:高空绘梦,塑造塘内新名片大型画架创作是本次实践活动中最具挑战性的项目。团队充分发挥设计专业能力,以“自在・自由”为主题,历时八天完成一幅长6米,宽4米的大型手绘作品。作品融合蓝天、麦田和骑鹅小女孩形象,呈现乡土与现代交融的美学风格。

(图为巨幅作品整体效果)
创作需借助吊车高空作业,成员们克服山间阵风与烈日照射,默契配合。

(图为高空作业)
最终成为塘里堂外一道醒目的文化风景,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相融。

(图为作品完工后与塘里堂内设计负责人留念)
美育课堂进乡村:播种创意,启迪纯真童心8月30日,“绘影逐光艺术计划”以田野课堂的形式,策划
“光影手绘,艺启振兴”童梦绽放日主题美育活动,活动吸引30余组家庭参与。孩子们亲切称呼身穿粉色队服的志愿者为“小粉人”,在互动中建立起真挚的情谊。

(图为绘影逐光艺术计划团队举办童梦绽放日活动)
“逐光绘帽”工作坊中,孩子们以草帽为画布,用环保颜料绘出家乡风景与心中想象,每一顶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既是孩子创造力的展现,也是一份来自夏天的纪念。

(图为逐光绘帽活动现场)
“影绘林间”环节在树下以PVC膜为光影画布,孩子们随日光变化自由涂鸦,色彩悄然变化,共同完成充满诗意的集体创作。这场自然与艺术交融的美育课堂,不仅在童心播下创意种子,更让孩子们亲手发现和传递家乡之美。
(图为“影绘林间”活动)
(图为团队在影绘林间现场)
这场融自然、艺术与情感于一体的美育课堂,不仅在孩子心中播下创意的种子,更让乡村之美通过他们的眼睛与双手重新被发现、被传递。

(图为童梦绽放日留念)
文化走访与传承:倾听乡音,联结城乡情感实践期间,团队始终与村民保持紧密互动,通过走访调研、共创艺术和数字美育等方式,深入记录当地传统文化习俗,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结。

(图为走访过程)
志愿者们教孩子们使用平板电脑进行数字绘画,拓展了乡村美育的新形式,获得了村民的高度评价。不少家长表示:“孩子每天都要去找‘小粉人老师’,希望这样的活动能一直办下去。”
(图为孩子们电绘作品赠予团队)
此次社会实践不仅美化乡村环境,更激发文化自信,搭建起高校与乡村之间的情感桥梁,探索出一条高校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在活动尾声,团队将大型手绘作品《自在・自由》制成精美微缩画作,赠予塘里堂外项目负责人,象征着艺术种子长久扎根乡土。这份礼物不仅是对一段难忘共创时光的纪念,更是青春与乡村双向奔赴的见证。

(图为团队将微缩画作赠予塘里堂外)
十日乡村实践虽暂告一段落,但艺术所带来的改变仍在延续。那些被点亮的角落、被激发的创造力、被记录的文化片段,都将持续滋养这片土地。
绘影逐光,艺润塘里。团队将带着村民及“塘里人”的认可与孩子们的期盼,继续以艺术之力助力乡村振兴,让青春在乡野间持久绽放。

(图为绘影逐光艺术计划团队在塘里堂外)
图/文:余文婷、刘菲、柯真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