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风裹挟着山野的清新,8月31日,郑州大学人工智能专业“阡陌知行”实践队的队员们搭乘顺风车,带着满腔热忱抵达伏羲山学校。

9月1日清晨,实践队队员们便与学校老师一道,全身心投入到新生入学的忙碌中:帮孩子们搬桌椅、细致分发文具与生活用品,又笑着接过新生沉甸甸的行李……队员们的身影穿梭在校园里,汗珠里映着孩子们澄澈的目光,“乐于助人”不再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化作一个个真切的行动,让热忱在彼此互动间悄然传递。你看,队员、家长和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印证。


为保障午后伏羲山学校“电影周”开幕式顺利开展,实践队提前承担了开幕式主持工作。队员们精心撰写主持稿,反复打磨措辞,确保内容贴合活动主题与校园氛围;休息间隙,大家围坐在一起逐字逐句熟悉文稿,互相纠正语气语调,模拟主持场景提建议,用认真细致的准备,为开幕式的温馨启幕做好铺垫。

午后,在队员们的协助下,伏羲山学校“电影周”开幕式温馨启幕。本次展映的是由河南省儿童作家学会会长孟宪明老师作品翻拍的电影《念书的孩子》。队员们陪同孩子们观看了这部影片。孟老师对伏羲山学校十分牵挂,曾两次亲临校园,原本计划今日与孩子们共庆开学,却因工作繁忙遗憾未能到场,特意录制视频送来开学寄语——温暖的话语透过屏幕,在孩子们心间播下期待与奋进的种子。

当电影画面亮起,留守儿童与爷爷、小狗的温情羁绊缓缓铺陈:故事里的孤独与爱、坚韧与成长,牵动着小观众们的心。不少孩子探着脑袋,目光紧紧追着银幕情节;更有许多孩子捧着笔记本,一笔一划认真记录,仿佛要把故事里的感动与力量都珍藏进字里行间。这部关于“爱与成长”的影片,不仅是一场光影盛宴,更像一座桥梁——让孩子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勇气,明白“即便身处困境,也要如小主角一般,带着爱与坚韧好好念书、好好成长”。

此外,悦如水未来儿童学习社区总校校长来克芬也通过视频为孩子们送上鼓励,字句间满是对乡村孩子的期许;河南省著名作家墨丽则以讲故事的口吻,把自己的写作经验当作特殊“礼物”分享给孩子们,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关于文字与梦想的窗。
屏幕前,孩子们专注做笔记的身影格外动人,他们的笔尖划过纸张,似在为自己的成长悄悄勾勒轨迹。
夜幕悄然笼罩伏羲山学校的操场,几盏照明灯勾勒出露天观影区的轮廓。晚上,一场红色电影在此如约放映。幕布亮起,革命先辈们为理想信念拼搏奋斗的画面在夜空中铺展,孩子们坐在小板凳上,眼睛里闪烁着专注的光芒。红色光影不仅照亮了秋夜的校园,更在孩子们心底播撒下对家国情怀、英雄精神的崇敬火种,让这一天的校园生活,在温暖与感动之外,又多了份庄重与力量的浸润。

开学首日的伏羲山学校,既有实践队忙碌的热忱、孩子们雀跃的笑脸,更有光影与文字交织的力量。在这个初秋的日子里,为校园的秋天写下了温暖又充满希望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