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8 日,新疆政法学院 “理论驱动,国旗飞扬” 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走进图木舒克四十四团五连,以多元活动为载体,将红色基因与爱国精神播撒进孩子们心中。从红歌传唱到红色宣讲,从国家象征知识普及到法治教育,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环节,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汲取成长力量。

图为实践队队员出征前合照(曹丹丹 供图)
红歌是红色文化的生动载体。活动伊始,经典红歌《歌唱祖国》《祖国不会忘记》的旋律便萦绕现场。队员李嘉蓉走上讲台,逐句教唱,孩子们或齐声跟唱,或挥舞手中的小红旗,稚嫩却嘹亮的歌声里满是对祖国的热爱。熟悉的旋律唤醒共同记忆,让团结奋进的精神在合唱中传递,也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活力。
图为实践队队员李嘉蓉教孩子们演唱《歌唱祖国》(张婕 供图)
红色故事是精神传承的桥梁。在红色精神宣讲环节,队员李雨晴以 “遇到困难时,你会像革命先辈那样坚持吗?” 的提问引发思考,随后通过鲜活案例,再现革命先辈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奋斗的艰辛历程。她重点讲述刘胡兰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的事迹,引导孩子们探讨 “勇敢” 与 “责任” 的内涵,让革命先辈坚贞不屈、英勇献身的精神,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精神养分。

图为实践队队员李雨晴指导小朋友回答问题(曹丹丹 供图)
国家象征是公民责任的起点。队员高羽迪与雍秦勤共同开展国旗、国歌、国徽知识宣讲,从国旗的五星设计寓意、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到国徽上谷穗、齿轮的象征内涵,再到日常使用中的礼仪规范,二人用通俗语言系统讲解,让孩子们不仅认识国家象征的历史意义与法律规定,更树立起 “维护国家象征尊严” 的公民意识。

图为实践队队员雍秦勤为孩子们授课,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高羽迪 供图)
法治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屏障。结合孩子们的成长需求,队员张婕带来《未成年人保护法》宣讲。她先播放贴近生活的安全小视频,以 “遇到陌生人搭讪该怎么办?” 的问题切入,再结合真实案例,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等维度,清晰讲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与保护措施,让孩子们明白 “自己拥有被法律保护的权利”。

图为实践队队员张婕为孩子们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高羽迪 供图)
家国理想是青春奋斗的方向。活动最后,队员杜昕昕以 “培养小小爱国心,共筑中华大梦想” 为主题宣讲。她通过 “祖国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 的提问,结合中国在科技、民生等领域的发展成果,向孩子们阐释青年一代的责任与使命,鼓励他们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连,用努力学习为祖国富强积蓄力量。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小朋友们和自己的绘画作品合影(曹丹丹 供图)
此次活动以 “体验 + 感悟” 的方式,让红色旋律、革命精神、国家意识与法治观念深深扎根孩子心中。从歌声到故事,从知识到理想,每一个环节都在播种爱国种子,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家国的情感认同,更为他们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基础。(通讯员 雍秦勤 杜昕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