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福建中医药大学“岐黄薪火映坊巷,药膳养生润榕城”实践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10 阅读:
    来源:福建中医药大学“岐黄薪火映坊巷,药膳养生润榕城”实践队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健康中国”战略,2025年7月16日-17日,福建中医药大学“岐黄薪火映坊巷,药膳养生润榕城”实践队前往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白龙社区、竹林境社区以及三坊七巷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寻根红色医疗:革命纪念馆里的“红医精神”传承
  实践队走进“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通过参观文物展陈与观看场景复原展览,队员们了解了先辈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与光辉足迹。红军医院旧址的历史遗存及《卫生运动歌》等原始宣传资料直观展示了卫生科普开拓工作的艰辛。这些珍贵史料更深化了队员们对“救死扶伤、服务军民”红医精神内核的理解,为当代医学生筑牢信仰之基。
  实践队在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合影
  实践队参观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
  践行惠民初心:社区义诊里的健康守护传递
  实践队带着对军民情谊的崇高敬意和对居民健康的贴心关怀,联合固生堂中医机构走进白龙社区与竹林境社区,提供“中医诊脉、血压测量、药膳咨询”三位一体的免费健康服务,将专业医疗服务送至居民“家门口”。
  实践队在白龙社区合影
  实践队在竹林境社区合影
  在活动中,队员们协助医师义诊,为社区居民进行测量血压等基本检查。针对眼部不适的居民,实践队员熟练操作眼部雾化仪,让居民体验中药眼部雾化,缓解眼部疲劳、干涩,促进眼周血液循环,获得居民的一致好评。
  实践队员为居民测量血压
  实践队员为居民做眼部雾化
  居民体验完义诊后,实践队随即开展了“药食同源与四季茶饮养生”宣讲活动,队员们结合福州的气候特点与居民体质特征,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四季养生的要点,并介绍了对应的茶饮和药膳搭配方案。
  实践队员进行养生茶饮科普宣讲
  为了让养生建议更贴合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队员们前期做了充分调研,设计出详细的体质调查问卷,并在活动现场协助指导社区居民拍摄舌象图片,结合AI舌像图片分析帮助居民判断自身体质。社区居民踊跃参与互动,积极填写健康问卷,队员们“一对一”为其答疑解惑,并贴心地送上宣传资料。
  实践队员协助居民填写问卷
  活动现场设置“养生茶饮DIY”“香囊DIY”活动专区,队员们精心准备、详细讲解,社区居民们兴致勃勃地动手参与制作,根据自身需求和体质特点,抓取药材、称量、搭配,制成养生茶饮包和驱蚊香囊。活动现场药香四溢,其乐融融,传递着中医药养生保健的智慧,既是走进社区送温暖的温馨纽带,也是当代青年责任感的传递和体现。
  实践队员引导居民DIY香囊
  白龙社区义诊活动结束后,社区工作人员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社区并介绍了白龙社区的双拥文化。1990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雨夜帐篷办公,解决部队问题,这种心系部队,为民解难的行动,为福州双拥文化工作奠定了基础,也让双拥文化在白龙社区扎下了根。白龙社区的红色文化给队员们上了内容丰富的一课,也在队员们“红医精神”理解的探寻之旅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实践队参观白龙社区双拥文化宣传板
  活化古韵新声:三坊七巷里的中医智慧传播
  实践队在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开辟“移动中医课堂”。团队成员向游客系统讲解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中医基础理论,阐释药食同源食材的养生价值。创新引入“智能舌象检测小程序”,通过体质辨识问卷与AI技术结合,为游客进行平和型、阳虚型等体质分类。活动现场收集了大量体质数据,以科技赋能传统医学,让深奥的中医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实践队在三坊七巷进行问卷调查
  从革命纪念馆的红色史料中淬炼初心,到白龙社区与竹林境社区的街巷间传递健康温度,再到三坊七巷的古厝飞檐下播撒中医智慧——“岐黄薪火映坊巷,药膳养生润榕城”实践队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的根本指引,持续深化红色医疗精神学习、基层健康服务供给与中医药文化创新传播三位一体的实践路径,让中医“治未病”“药食同源”的智慧借科技之力惠泽民生,以青春之我践行健康中国的使命,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作者:郭炜真、林芳芳、赖燕珍、郭伟佳、林李诺、朱妤媗、徐心蕊、郑哲炀、危效、林震泽、万韩群、钟毅斌
  指导老师:李佩瑶、林雅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