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学校“乡土课程“开发实践研究——以望江挑花为例

    发布时间:2025-08-10 阅读:
    来源:龙欣姚
非遗进课堂,文化润乡土

为挖掘非遗文化教育价值,助力乡村文化振兴,2025年7月1日至7月5日,滁州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赴望江挑花传承基地开发研究“乡土课程“实践小分队赴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开展以“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学校“乡土课程“开发实践研究——以望江挑花为例”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
团队共十一人,队长为卢玥,团队成员为龙欣姚、程湘、程澜澜、钱李娜、李梦娜、李丽娜、冯婉晴、徐前娣、戴雨芳、范丽岑,在张敏杰副教授的指导下,团队深入挑花传承基地,走访非遗传承人,探索将传统手工艺融入乡村学校课程的创新模式,并制作完成“望江挑花主题布艺感官书”,为非遗文化传承与乡村美育结合提供实践样本。

走进非遗,探寻挑花技艺的教育价值

望江挑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的针法技艺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为期五天的实践中,团队先后走访望江挑花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挑花工坊以及安庆皖江中等专业学校,通过观摩挑花制作过程、学习基本针法,队员们深刻体会到这一传统技艺所蕴含的文化智慧与艺术价值。

对话传承人,共商文化传承新思路
团队与望江挑花非遗传承人——王世福进行深入交流,让我们团队成员了解到了挑花技艺的历史脉络、工艺特色及传承现状,采访过程中王师傅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思考,与我们共同探讨非遗技艺在当代的传承困境与创新方向。
 
创新实践:从调研到课程产品开发
调研结束后,团队结合实地考察成果,设计制作了“望江挑花主题布艺感官书”。该产品以挑花经典纹样为核心,通过触觉、视觉等多感官互动形式,让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团队成员表示,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设计,形成可推广的乡土课程教具包,助力乡村学校美育发展。
撰稿人:龙欣姚
审核人:张敏杰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多彩大学生网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多彩大学生公众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