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流芳·特色中医流派传承与创新实践调研--薪火实践团龙砂寻钥队专访龙砂医派传承人梅莉芳老师
江阴,地处长江之滨,明清以来经济繁荣、文教昌盛,孕育了底蕴深厚的中医文化。龙砂医派,正是发源于此,以白龙山、砂山为核心,历经数百年传承,形成了以经方应用和五运六气理论见长的独特医学流派。
2025年7月14日,南京中医药大学薪火实践团龙砂寻钥队前往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对龙砂医派传承人梅莉芳老师进行了深度专访,聚焦该流派的核心价值与当代传承挑战。
一、江阴龙砂:长江之滨的经方医学明珠
在江苏的江阴地区有两座山,白龙山和砂山,二山合称龙砂,“龙砂医派”即得名于此。明清以来,龙砂一带名医辈出,以鲜明的学术特色构筑起龙砂医学的大厦。2012年12月,龙砂医学流派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首批64家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之一。
龙砂医派的内容很多,五运六气学说、针灸、外科、膏方都是值得传承的学术内容,但经方是龙砂医学流派的核心内容。龙砂医派重视《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学习与研究,经方应用成为其临床不可缺失的部分。
二、方证相应:龙砂医派经方的灵魂与“老小效”真谛
梅莉芳老师强调了龙砂医派的核心在于经方应用,其灵魂是“方证相应”——根据患者具体的、客观的症状体征选择相应的经典方剂。她回忆起大学时期一堂颠覆认知的经方课:黄煌老师讲述用仅含大黄、黄连、黄芩三味药的三黄泻心汤,两剂便止住了一位血小板无力症小姑娘的喷射状鼻血。“药简力宏”的震撼疗效,犹如火种点燃了她对经方的毕生追求。
访谈中,梅老师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生动阐释了龙砂经方的独特优势与强大生命力。她指出,经方的价值在于“老”、“效”、“小”:
“老”:历经千年验证,安全有效。如真武汤抢救心衰患者,一剂可令手足复温,三剂能使萎靡者坐起;黄土汤在ICU束手无策时成功缓解老人肠道大出血。
“效”:方证明确,针对性极强,常能快速起效,甚至覆杯而愈。
“小”:药味精简(多在十味以内),价格亲民,惠及基层。
三、守正破局:传承忧思与突围之道
面对传承困境,梅老师坦言,最大挑战在于经典教育的不足。现代中医院校教育中经典课程占比偏低,学生易混淆中医脏腑辩证与现代医学概念,过度推演病因病机而忽视眼前实实在在的“证”,导致经方应用能力薄弱。此外,经方药味少、利润低也使其在推广中面临动力不足的问题。
谈及未来,梅老师强调“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她呼吁:
1.读经典,重临床:反复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更要在患者身上“读”条文,体会方证的真实应用场景(如黄连阿胶汤之于“心中烦,不得卧”)。
2.学医案,悟病机:多读曹颖甫、胡希恕等经方大家的医案,培养“随证治之”的直觉思维和方证识别能力。
3.用原方,积经验:初学者应大胆使用经方原方,在实践中总结验证。
四、结语
此次深度访谈,薪火实践团此行深刻体会到龙砂医派这一传统医学流派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三黄泻心汤”治疗危重鼻衄这一案例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经方的“老”、“小”、“效”。龙砂医派的智慧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其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育、临床与社会认知层面的共同努力,方能让这缕源自江阴的医学薪火在现代社会持续发光发热。
三下乡推荐
- 周口师范学院“三下乡”:绿色骑行活动
- 2025年7月2日,化学化工学院”零碳豫行,青衿力行"三下乡实践团于周口市区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绿色骑行活动。身着统一骑行的队员们
-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