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东车辆段作为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的重要车辆检修基地,承担着大量铁路货车的检修、维护任务,在保障铁路运输安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实践团队抵达后,受到了车辆段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
在傅副科长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首先参观了车辆段的荣誉展览馆,沉浸式回顾了南京东车辆段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展览馆以 “岁月砺金・轨承初心” 为主题,通过 “奠基创业”“改革发展”“创新腾飞” 三个篇章系统展现了车辆段的成长轨迹。步入展厅,泛黄的老照片呈现出上世纪 50 年代车辆段初建时的艰辛。工作人员介绍,南京东车辆段始建于 1953 年,最初仅能承担简单的货车检修任务,年检修能力不足千辆,在国家一五计划期间为华东地区铁路运输保障立下汗马功劳。
在 “改革发展” 展区,一组对比鲜明的实物展品令人驻足:左侧是上世纪 80 年代的机械检修工具,锈迹斑斑的游标卡尺、手动扳手见证着人工检修时代的艰辛;右侧则陈列着 90 年代引进的半自动检测设备,电子显示屏上跳动的数据标志着车辆段向机械化转型的开端。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大家了解到改革开放后,车辆段抓住发展机遇,先后完成三次技术改造,建成了华东地区首个标准化货车检修车间,检修能力跃升至年修万辆,成为全国铁路货车检修的重要支点。
“创新腾飞” 篇章集中展示了新时代的发展成果。巨大的电子动态屏幕演示着现代化检修基地的布局,智能机器人焊接臂、自动化轮对检测线等模型直观呈现了智能化升级成果。展柜里的一块块奖牌诉说着辉煌成就:全国铁路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铁路货车检修质量标杆单位…… 工作人员自豪地介绍,如今的南京东车辆段已建成集检修、科研、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化基地,拥有 12 项国家专利,年检修能力突破 3 万辆,承担着长三角地区 60% 以上的铁路货车检修任务,技术水平稳居全国前列。
展厅尽头的 “英模长廊” 挂满了先进典型的照片,从建国初期的劳动模范王师傅到新时代技术能手李工程师,三代铁路人的奋斗故事让团队成员们深受触动。他们的事迹生动诠释了 “安全至上、精益求精、甘于奉献” 的车辆段精神,也让大家深刻感受到红色基因在铁路事业发展中的传承与延续。
参观完展览馆后,团队成员们来到了车辆段的虚拟平台实时监控中心。一进入监控中心,巨大的弧形显示屏便映入眼帘,屏幕上实时显示着车辆段各个区域的运行情况、检修进度以及各类数据信息。工作人员介绍,这个虚拟平台实时监控系统是车辆段智能化管理的核心,通过整合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车辆检修全流程的实时监控、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
团队成员们还注意到,屏幕上不仅有车辆相关信息,还有对工作人员的实时定位和工作状态监控。工作人员表示,这并非是对员工的监视,而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调配人员,确保工作的高效开展。通过这个虚拟平台,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整个车辆段的运行态势,做出科学决策,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同学们一边认真观看,一边不时发出赞叹,深刻感受到了科技赋能铁路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随后,团队成员们深入到南京东运用车间。走进宽敞明亮的运用车间,巨大的铁路货车整齐排列,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检修作业。在与车间党总支部书记徐亚东先生的访谈中,气氛热烈而融洽。书记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分享了在铁路岗位上的成长与感悟。他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铁路青年,要传承老一辈铁路人的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以匠心守初心,以实干担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团队成员们也积极发言,探讨了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与铁路事业发展相结合,如何在实践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等问题。通过交流,大家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实践期间,团队成员们还参与了车辆段组织的红色文化学习活动。通过观看展览馆、聆听专题讲座等形式,深入学习了铁路发展史中的红色故事,了解了铁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大家纷纷表示,铁路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充满艰辛与奋斗的历史,其中蕴含的红色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强大动力。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红轨青年行调查团的成员们收获颇丰。他们不仅近距离了解了铁路车辆检修的实际工作,更深刻感悟到了铁道线上的红色文化和工匠精神,以及科技为铁路事业带来的巨大变革。团队成员在实践感悟中写道:“这次南京东车辆段之行,让我看到了铁路人的坚守与奉献,也见识到了科技赋能铁路发展的魅力。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保障着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轨青年行调查团的南京东车辆段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但寻迹铁道红、赓续匠心志的脚步不会停止。我们将把此次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带回校园,分享给更多的同学,让更多人了解铁路事业、传承铁路红色文化和工匠精神。同时,我们也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为推动我国铁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