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常州大学学子走访新能源企业:探索产业人才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01 阅读:
    来源:莫懿阳
七月的常州,新能源产业的热潮与盛夏的骄阳交相辉映。近日,常州大学“新能创界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的9名师生,先后走进江苏厚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实地探访、座谈交流,深入了解新能源企业的人才需求画像,倾听企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真实反馈,为校企协同育人搭建沟通桥梁。
  深耕核心领域,勾勒新能源产业图景
  作为“新能源产业高地”,常州已构建起“发储送用网”完整产业闭环,得天独厚的政策环境与庞大的产业规模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沃土。实践团走访的两家企业,正是这片沃土上的“创新尖兵”。
  在厚生新能源的展厅内,一幅幅发展脉络图与精致的电池隔膜模型相得益彰。“我们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3—30μm湿法基膜和功能性涂覆隔膜的研发生产,产品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人力资源主管王德锋指着展品介绍,隔膜作为锂电池的“心脏瓣膜”,其技术精度直接影响电池性能,目前企业已在中西部、南部布局大型生产基地,上千名员工共同推动技术突破。
  
         江苏厚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王德锋主管为新能创界者实践团介绍公司主要产品。莫懿阳供图
  而在贝特瑞公司,实践团了解到,这家2017年成立的企业,聚焦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我们公司已形成覆盖国内主要产业集群、辐射印尼等海外基地的布局。”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唐皓阳介绍,企业正积极拓展储能、氢能等新兴领域,持续完善产品线。
  
         常州市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为新能创界者实践团介绍公司历程。工作人员供图
  聚焦能力素养,明确产业人才需求
  “新能源行业技术密集,我们目前的招聘以研究生为主。”王德锋在座谈中直陈厚生的人才标准,“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高分子材料等专业是核心需求,这些专业与电池隔膜研发生产直接相关。”他进一步说道,成绩能反映学习能力,但并非唯一标准,“参加过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的学生更受青睐,这些经历能体现学生的实践与协作能力。”
  贝特瑞的招聘逻辑与之呼应。“校招是主要渠道,我们会去新能源材料专业强的高校开宣讲会。”工作人员告诉实践团,企业同样优先考虑研究生,“扎实的新能源材料专业知识是基础,更重要的是科研潜力,在校期间参与过相关课题,能快速上手研发工作。”
  关注人才培养,获悉企业真实反馈
  对于常州本地高校的毕业生的工作表现,两家企业给出了积极评价。“常州大学的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入职后很快能适应岗位。”王德锋举例,不少常大学子已成长为技术研发或生产管理骨干,“他们踏实肯干,对企业的认同感高。”对于高校人才培养,他提出:“希望高校能加强实践教学,多安排与企业生产实践相关的实训,帮助学生更快适应产业发展。”
  唐皓阳表示:“在常高校毕业生对新能源产业的认知更贴近本地实际,进入岗位后融入快。”
  实践团在贝特瑞新能源智慧安全培训体验中心感受到了企业对安全的极度重视。触电、火灾多种事故模拟场景让人如临其境。“安全意识是职业素养的重要部分。”唐皓阳表示,“建议高校常态化开展安全实训,培养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
  
         常州市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为新能创界者实践团介绍贝特瑞新能源智慧安全培训体验中心 工作人员供图
  
  实践连接校园,探索育人新路径
  此次走访让实践团成员收获颇丰。“以前觉得‘材料学科’很抽象,看到隔膜、正负极材料在锂电池里发挥的作用,才明白专业知识的实际价值与应用场景。”实践团成员莫懿阳同学说。
  企业的需求反馈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风向标”,带队老师何超表示,“接下来会将本次走访收获的宝贵建议融于教育教学实践,更好助力学生成长发展。”
  从厚生的产品展厅到贝特瑞的实训场馆,这场实践调研架起了校园与企业的“连心桥”。正如实践团成员王恩琪所言:“了解新能源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帮助我们找准自己的兴趣点,明确自己的求学生涯方向。”未来,在常高校将持续深化校企协同,为新能源产业输送更多“用得上、留得住、能出彩”的高素质人才。
  
         新能创界者实践团在贝特瑞新能源智慧安全培训体验中心合照 工作人员供图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