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天下之大本也。”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宏大背景下,渤海大学烟禾智研队肩负着科技助农的使命,于7月13日奔赴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青椅山镇,开启了一场聚焦烟叶产业的深度调研之旅,旨在以科技为笔,为乡村烟叶产业勾勒出崭新的发展蓝图。
当团队成员们初次踏入青椅山镇那片广袤的烟田,眼前的景象瞬间吸引了他们的目光。一株株烟叶在阳光的照耀下生机勃勃,叶片上闪烁着晶莹的露珠,仿佛是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的璀璨珍珠。
当地农户热情地迎接了团队,并主动担任起“向导”的角色。他们带着成员们穿梭在烟田的垄沟之间,详细地分享着烟叶种植的宝贵经验。从烟苗的选种开始,农户们就有着自己独特的标准,他们会挑选叶片厚实、色泽鲜亮的种子,认为这样的种子孕育出的烟苗更具活力。在种植过程中,对于灌溉的时间和水量,农户们也有着精准的把握,他们会根据天气和土壤的湿度来调整,确保烟叶既能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又不会因水分过多而烂根。
团队成员们一边认真聆听,一边仔细记录,还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他们发现,农户们的这些传统种植方法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厚的智慧,是经过无数代人实践总结出来的精华。然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烟叶种植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团队成员们思考着如何将这些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烟叶生长环境的精准监测和调控,从而提高烟叶的产量和品质。
团队成员与农户在烟田交流
土壤和气候是影响烟叶生长的两个关键因素。为了给烟草生长监控干预设备的研发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团队成员们对青椅山镇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考察。
在土壤考察方面,团队成员们采用了科学的采样方法,在不同的地块和深度采集土壤样本。他们使用专业的土壤检测仪器,对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些数据,他们可以了解到土壤的肥力状况,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在考察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克服了各种困难。炎炎烈日下,他们顶着高温在田间忙碌;遇到恶劣天气时,他们依然坚守岗位,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正是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让他们收集到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为后续的科技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团队成员进行土壤调研
青椅山镇不仅有着发达的烟叶产业,还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在调研之余,团队成员们走进当地的自然保护区,领略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色。连绵的山脉、清澈的溪流、茂密的森林,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成员们在这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
他们还深入到满族村落,体验了独特的满族文化。参观了传统的满族民居,欣赏了精美的满族刺绣和剪纸艺术,品尝了地道的满族美食。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成员们了解到了满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感受到了这个民族的热情好客和独特魅力。
这次文化体验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还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乡村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他们意识到,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只有保护和传承好乡村文化,才能让乡村更具吸引力和活力。
团队成员在自然保护区游玩和体验满族文化
此次青椅山镇调研活动,是烟禾智研队科技助农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与农户的深入交流、对环境的全面考察以及对乡村文化的体验,团队成员们对烟叶产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为后续的科技研发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方向。
他们深知,科技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未来,烟禾智研队将继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完善烟草生长监控干预设备,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和实用性。同时,他们还将加强与农户的合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帮助农户提高烟叶种植的效率和质量,增加收入。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烟禾智研队将以科技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与青椅山镇的农户们携手共进,共同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美好画卷,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供稿:渤海大学烟禾智研队 王乔)
团队合影